那晚手機從公交座椅的縫隙滑落,砰的一聲響亮撞擊滾入車廂昏暗角落。我慌張地彎腰去拾撿,以為全車廂的目光必然聚焦在我狼狽爬行的背上。我抬頭時,一張張臉龐無動于衷地面對窗口的霓虹倒影、深埋手機屏幕,有人甚至刻意移開視線避開與我這笨拙者的對視。那時,莫言那句冰冷卻醒神的話如一道電光劈開混沌:"別以為世界上的人都在關心你的事。"
多少人在聚光燈的幻覺中活成困獸?別人的一句調侃在我們耳里如雷霆轟鳴;同事的私語成了猜測的風向標;朋友圈沒有小紅點似乎足以證明自我的黯淡。薩特早已冷峻揭示:這扭曲的追逐恰是"他人即地獄"的真正痛苦來源。
小學課堂回答問題,我結結巴巴地卡在某個詞上,整個教室回蕩著我空洞的掙扎聲。臉燙如燒,指尖冰涼刺痛。下課鈴后我如囚徒奔向操場邊緣的紫藤蘿架,蜷縮在濃蔭里,以為此生已成笑柄。直到午休結束,同排的小梅揉著惺忪睡眼,迷惑地問我為什么跑出教室——喧鬧課間,無人察覺那短短的尷尬一幕。
辦公室茶水間里,李姐手中的馬克杯微微顫抖,因匯報會上文件一個數據的小小失誤,領導一句批評竟使她失魂落魄整個下午。"他們肯定都在背后議論我,"她說。但后來幾天,只有她一人反復提起此事。那些曾被臆想緊盯的"觀眾"們,敲鍵盤、打電話、討論晚餐,生活如流水一般,沒有波瀾因為她的一小段"戲碼"。生活的真相是,他人心湖的漣漪,往往只留我們自己偏執凝視。
多少焦慮困在幻想的舞臺上?王爾德那句優雅諷刺竟刺透人間虛幻:“做你自己,別人都已經有人做了。” 那些你以為的“聚光燈”,或許不過是他人眼角的疲憊余光。生活這幕戲,你永遠成不了全場的焦點——人們只在屬于自我的狹窄劇情里反復徘徊輾轉。
親戚聚會常是“關心”的重災區,七大姑八大姨如盤旋的鷹隼一般俯沖而下:工資多少?何時買房?婚姻大事要抓緊了!——這真是愛意關懷還是邊界侵犯?曾有一年春節我煩不勝煩,以趕稿為由避進小書房。門縫里傳來的喧嘩漸弱:孩子們吵著要玩手機,老人爭論電視里戲劇的結局是否合理。沒人執意尋我出來繼續扮演那被圍觀的角色。我們的價值從不靠他人的審視確認。這宇宙遼闊無邊,何必讓自我蜷縮在他人嘴臉的陰影里?
可悲又可笑,許多人為那想象中目光里莫須有的挑剔而活。他們精心維護朋友圈人設,唯恐打破自己完美無瑕的幻想宮殿——這宮殿何其脆弱,只存于觀眾心不在焉的匆忙瞥視之間罷了。
真正值得珍惜的或許是辦公室小王那杯感冒時的溫熱姜茶;地鐵里疲憊歸家的夜班人,對讓座者報以微弱卻真實的微笑——這些細微的善意,這些無需聲張的體恤。
世界那么大,他人之口舌不過微塵,卻重如千鈞地壓彎了多少人脊背。
世界那么忙,他人之注視其實如光點倏爾即逝,卻成許多人自縛的網羅。
人潮里,我們的窘迫與閃光皆非焦點。史鐵生體味過,死不是歸宿,但如何生卻是個問題。莫言那句看似冰涼的箴言背后藏著怎樣一顆熱燙而清醒的心?——卸下他人的枷鎖,生之火焰唯有在真實的自由里才得以熊熊燃燒。
別人根本沒空做你的觀眾,何必執著表演?
多少自我在他人目光囚籠中萎謝?真正的自由從何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