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成缺
來源|博望財經
一家主打L4級無人駕駛的公司,即將赴港IPO了。
近日,國內礦區無人駕駛賽道的知名企業——易控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赴港上市,并選定海通國際作為其獨家保薦人。
作為L4礦區無人駕駛領域的龍頭企業,易控智駕最近可謂風頭正勁。公司剛剛宣布完成了超4億元的D輪融資,且本輪融資由行業巨頭寧德時代領投。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前,易控智駕已經進行了10輪主要融資,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紫金礦業、蔚來資本、興杭國投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倘若本次易控智駕能成功赴港IPO,那它將成為“礦山無人駕駛第一股”。
不過,在風光無限的背后,易控智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盡管公司營收在三年內暴增了300%,但第一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占比卻超過了一半,直到2024年,公司毛利率才得以轉正。
此外,盡管在IPO前夕獲得了多輪融資,但公司的虧損狀況仍在不斷擴大。因此,易控智駕仍計劃通過上市融資,來緩解高研發成本以及客戶集中所帶來的困境。
01
近三年營收暴增300%
易控智駕成立于2018年5月,是一家專注于礦山無人駕駛技術與運輸運營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憑借扎實的技術積累和商業化落地能力,公司近年來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2022年至2024年,易控智駕的營業收入從0.60億元迅速攀升至9.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5.71%。這一增長得益于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靈活布局。
目前,其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主要分為兩種:TaaS(持車)模式和ATaaS(不持車)模式。TaaS模式下,公司持有無人駕駛礦卡資產,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而ATaaS模式則更輕資產,客戶自行購買礦卡,易控智駕提供核心技術及運營支持。
從收入結構來看,TaaS模式在早期占據絕對主導,2022年貢獻了99.9%的收入。但隨著ATaaS模式的快速推廣,2024年其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6%,與TaaS模式(52.7%)形成雙輪驅動的格局。這種業務組合既滿足了客戶的不同需求,也優化了公司的資產結構。
易控智駕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強大的研發能力。過去三年,公司研發投入累計超過4.95億元(2022年1.1億元、2023年1.77億元、2024年2.08億元),團隊匯聚了來自百度、宇通、一汽、清華無人車隊等頂尖企業和機構的精英。例如,CEO藍水生是連續創業者,深耕礦區無人駕駛商業化;研發副總裁陳慧勇曾任宇通首席工程師;核心成員張磊則擁有宇通自動駕駛研發的豐富經驗。
通過完全自主研發,公司掌握了從L4級算法、線控平臺到定制車輛電子設備的全棧技術,并創新性地實現了“視覺中心的多模態融合感知”。這一技術優勢支撐了其模塊化、可擴展的無人駕駛平臺,為大規模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截至2025年6月,易控智駕已部署超過1400臺活躍無人駕駛礦卡,成為全球首家突破千臺規模的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占率在國內市場高達49.2%。按2024年收入計,易控智駕在全球所有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2024年公司在國內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的市占率達49.2%。
此次IPO募資將進一步強化其技術壁壘和全球布局。資金將用于軟硬件研發、海外業務拓展、人才體系建設及營運資金補充,鞏固其在無人駕駛礦區的領導地位,并加速向更廣闊的領域邁進。
02
虧損加劇,3年巨虧9.4億元
盡管易控智駕的營收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其虧損也在同步擴大,反映出技術研發和商業落地的“燒錢”本質。
報告期內,易控智駕凈虧損分別為2.16億元、3.34億元和3.90億元;經調整凈虧分別為1.54億元、2.84億元、3億元。
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以及商業基礎建設。早期,公司通過資本密集型的TaaS模式推進商業化進程,這使得成本居高不下。不過,公司預計到中期階段將會停止虧損,實現持續性盈利。
公司的毛利率雖在改善,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22年毛利率為-29.5%,2023年提升至-18.6%,2024年首次轉正至7.6%。這一進步得益于ATaaS輕資產模式的推廣和規模效應,但相比行業平均水平,7.6%的毛利率仍顯薄弱。
更嚴峻的是現金流問題。2022年至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分別為-7451.1萬元、-2.51億元和-7.13億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流動負債總額超過11億元,已高于流動資產總額,這意味著若無法獲得新融資或大幅提升收入,易控智駕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盡管公司在IPO前完成了超4億元的D輪融資(寧德時代、方廣資本等參投),但持續的虧損和負現金流表明,這個不會造血的獨角獸在短期內仍需依賴外部輸血維持運營。
此外,易控智駕還患上了大客戶依賴癥。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5年6月18日,易控智駕擁有11家終端客戶集團,其技術已成功部署在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特變電工、紫金礦業、首鋼集團及寶武集團等公司運營的24個礦場。在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連續三年在所有終端客戶集團中保持了100%的留存率。
不過,易控智駕的客戶集中度極高。在報告期內,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5980萬元、2.56億元、8.2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9.9%、94.4%及83.7%;其中,來自第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3100萬元、1.13億元、5.37億元,占比分別為51.8%、41.7%及54.5%。
這種依賴帶來三重風險:首先是議價壓力:大客戶可能要求降價或定制化開發,進一步壓縮利潤;其次是收入波動:若最大客戶終止合作,公司營收可能腰斬;最后是行業政策風險:礦業環保政策或經濟周期變化可能直接影響客戶采購需求。
盡管客戶集中是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的普遍現象,但如何平衡收入結構、降低單一客戶影響,仍是易控智駕必須面對的挑戰。
03
傳統巨頭與科技新貴“夾擊”易控智駕
當前,礦山無人駕駛賽道正經歷從技術驗證邁向規?;虡I落地的重要階段。隨著汽車行業從電氣化向自動化轉型,無人駕駛技術因其在安全性、效率和成本優化上的優勢,正成為礦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對礦山而言,這已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關乎安全生產和長期效益的剛需。
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20億元,未來增長潛力巨大。行業預測顯示,無人駕駛礦卡的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6%飆升至2030年的50%以上,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全球市場,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7億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8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1.0%。僅澳大利亞市場,2030年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按收入計的市場規模就有望突破27億美元。
在這一快速擴張的市場中,易控智駕已占據領先地位:2024年,其在國內L4級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市場的份額達18.2%,位居行業第一,并在國內礦區無人駕駛市場拿下49.2%的占有率。
盡管優勢明顯,易控智駕仍面臨多重壓力。
首先是礦區無人駕駛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易控智駕既要應對卡特彼勒、小松等傳統工程機械巨頭的挑戰,又要與蘿卜快跑、小馬智行等新興科技公司爭奪技術制高點。
其次是場景風險。由于易控智駕的技術用于礦區無人駕駛,這些場景天然存在導致重大傷害的風險。一旦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包括致命事故),公司可能面臨高額索賠。
再者是政策的不確定性,無人駕駛技術受制于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各國對安全標準、運營許可的要求不同,可能影響公司的部署計劃。若監管機構安全要求提高,可能會增加合規成本,延緩商業部署。
易控智駕也在招股書中指出,礦區無人駕駛市場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和解決方案采用率難以預測。若市場增長不及預期,公司可能無法實現預期收入目標。
目前,易控智駕的業務模式正從重資產的TaaS(持車)向輕資產的ATaaS(技術輸出)調整:TaaS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99.9%降至2024年的52.7%,而ATaaS模式同期從零增長至46%。這一轉型雖降低了資本壓力,但TaaS仍占主導,完全過渡尚需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易控智駕已與中國西北部的數名新客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在西藏巨龍銅礦等海拔5000米的礦區實現了無人駕駛的常態化運行。
不僅如此,易控智駕還將業務延伸至金屬礦與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易控智駕與澳大利亞采礦工程服務提供商MACA等國際礦業工程公司達成了合作。2024年,公司與諾頓金田合作,在澳洲卡爾古利啟動了本地化產品試驗項目,開始了新的征程。
然而,站在IPO節點的它,仍需向資本市場證明:在行業早期的高投入階段,其技術壁壘和商業化路徑能支撐長期價值。
這不僅關乎企業命運,更將成為市場對硬科技企業耐心與判斷力的試金石。在虧損與成長并行的道路上,易控智駕需要講述一個超越財務數據的核心技術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