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979年大陸提出“三通”倡議,這幾十年來,海峽兩岸的經濟交流,那真是熱火朝天。大陸敞開懷抱,歡迎臺灣同胞過來投資興業,給政策,給優惠,真心實意地希望大家一起把日子過好。大陸連續多年都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臺灣不少人的飯碗,是和大陸市場緊密相連的。
很多臺灣企業家,像咱們熟悉的一些大品牌創始人,確實也抓住了時代的機遇,在大陸辛勤耕耘,把企業做得風生水起,甚至把整個家當、總部都搬了過來。他們成了兩岸經濟融合的親歷者、受益者。
臺灣的宋楚瑜先生說得好:“兩岸之道,惟和與合”。和氣才能生財,合作才能共贏,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但偏偏,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揣著明白裝糊涂。他們把大陸當成一個巨大的提款機,在這里開工廠、賣商品,賺得盆滿缽滿。可一回到臺灣,他們就換了一副面孔,把從大陸賺來的錢,轉身就變成了支持“臺獨”勢力的“政治獻金”,成了攻擊和分裂自己祖國的資本。
這種一邊吃著大陸的飯,一邊回頭就想砸大陸鍋的行為,就是典型的“雙面人”。 對這種事,咱們能容忍嗎?我想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答案都是斬釘截鐵的:堅決不能!
先說一個在臺灣鼎鼎大名的人物——遠東集團的董事長徐旭東。遠東集團在大陸的盤子鋪得很大,水泥、百貨,到處都能看到他的產業。按理說,他在大陸賺了這么多錢,應該最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畢竟穩定的環境才是做生意的基石。
可他做了什么呢?
臺灣有一種獨特的政治生態,叫“政治獻金”。簡單說,就是企業給政黨或政治人物捐款,支持他們選舉。選舉是要燒錢的,所以臺灣的政客們,對這些金主那是非常依賴。而這些企業家“投資”政治,圖的也是日后能有政策上的回報。
徐旭東先生,在這方面堪稱“高手”。根據臺灣媒體的統計,光是2020年那一次選舉,徐旭東一個人就砸出了5800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300多萬)的“政治獻金”,這個數目,比后面好幾家企業的總和還多。
錢給誰了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在他的捐贈名單里,有一個名字特別扎眼——蘇貞昌。
這個人是誰?他是大陸官方公布的第一批“臺獨”頑固分子清單里,排在頭一個的。在2018年蘇貞昌競選新北市長的時候,徐旭東旗下的亞東證券,就給他送上了100萬新臺幣。
這就好比什么呢?你好心好意請鄰居吃飯,結果鄰居吃飽喝足,出門就拿錢去雇人來你家墻上亂涂亂畫,甚至想把你家墻給扒了。徐旭東的行為,就是這么個性質。他用從大陸市場賺來的利潤,去資助一個鐵了心要搞分裂的“臺獨”頭面人物。
這件事被曝光后,大陸的執法部門也沒含糊。2021年,遠東集團在大陸的化纖紡織、水泥企業因為一系列環保、稅務、消防等問題,被依法查處,合計罰款加追繳稅款,達到了驚人的4.74億元人民幣。
這個處罰,打得準,也打得疼。事后,徐旭東趕緊出來表態,說自己“一向反對臺獨”,還說支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他還感慨,說大陸的進步神速,全世界都看中大陸市場。
你看,這話說得倒是很實在。但早干嘛去了呢?這個案例清晰地告訴所有人一個事實:大陸歡迎臺商,但絕不歡迎“臺獨”金主。想利用臺商的身份作為護身符,在大陸賺錢、回臺灣“搞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陸的法律法規,對誰都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你戴著“臺商”的帽子就法外開恩。
徐旭東不是個例。民進黨背后的金主,有一大批都是像他這樣,在大陸有大量投資和貿易往來的商人。有統計顯示,2017年一年,臺商在大陸就賺了超過四千億元。而給民進黨政客捐過款的企業家,超過五百位。其中上百人,都是在大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老板。
這些人圖什么?
臺灣的政治環境,基本就是“非藍即綠”兩大陣營的對壘。很多商人為了不得罪人,也為了“投資未來”,會搞“兩邊押寶”。今天給國民黨捐點,明天給民進黨送點,誰上臺都不至于跟自己過不去。徐旭東最早也是這么干的。
這種做法,看似是商人的精明算計,但實際上卻給“臺獨”勢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彈藥”。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并不怎么樣,但它為什么總能在選舉中占據優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非常善于利用這些復雜的政商關系,捆綁利益,獲取資金。
而某些在大陸的地方部門,過去可能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追求招商引資的政績,對于臺商的政治背景和傾向,缺乏足夠認真和必要的審查。這就讓一些“雙面人”鉆了空子,在大陸把企業做大做強后,反而更有底氣回臺灣去“押寶”支持“臺獨”勢力。
蔡英文上臺后,這種現象更加變本加厲。民進黨當局一邊在各種場合攻擊、抹黑大陸,制造兩岸對立;另一邊,又在私底下,通過各種渠道,向在大陸賺錢的臺商伸手要錢。這種虛偽和無恥,可以說是到了一個新高度。
如果說徐旭東還帶著點商人的“投機”色彩,想兩邊討好。那接下來要說的這個人,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頑固“臺獨”分子,他的行為,更讓人不齒。
他叫柯建銘,民進黨的“總召”,在黨內是元老級的人物,被看作是“幕后軍師”。這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在臺灣政壇上躥下跳,為了民進黨的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前途,可以說是壞事做絕,是兩岸關系惡化的重要推手。
他公開舉著“臺獨”大旗,在臺灣大肆宣揚分裂思想,推動“反滲透法”來打擊異己、圍剿統派力量。在香港發生風波時,他更是顛倒黑白,極盡抹黑詆毀之能事。
就是這樣一個鐵桿“臺獨”分子,卻被曝出,他的兒子們,正在大陸熱火朝天地做著生意,大把大把地撈金。
他的大兒子柯韋任,是學金融的,先后在美國、澳大利亞留學,堪稱柯家的“搖錢樹”。早在2015年,柯韋任就在大陸的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高管。這家公司總部在香港,在北京、天津都有分支。柯韋任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內部信息,購入潛力股,賺取了巨額利潤。后來,他又入股了大陸一家叫“淘屏”的公司,同樣獲利豐厚。
他的小兒子柯鈞耀,也沒閑著。在哥哥的“帶領”下,也在大陸成立了公司,做光電耗材和半導體進出口貿易,生意遍布大陸好幾個省份。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老子在臺灣聲嘶力竭地反中、“抗中保臺”,兒子們卻在大陸的經濟沃土里悶聲發大財。 這簡直是對“臺獨”兩個字最大的諷刺。柯建銘之流,把“反中”當工作,把“親中”當生活,把大陸人民的錢裝進自己家族的口袋,再用這些錢去搞分裂祖國的勾當。
2022年8月,中央臺辦宣布了新一批“臺獨”頑固分子制裁名單,柯建銘赫然在列。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其本人及家屬進入大陸和港澳地區,限制其關聯機構與大陸有關組織、個人進行合作等等。這個制裁,就是要精準打擊,打斷他們的利益鏈條。
今天,大陸方面對于這種“吃飯砸鍋”的行為,態度越來越明確,手段也越來越精準。
就在前段時間,國臺辦又點名了一個新的“臺獨”頑固分子,叫沈伯洋。這個人也是上躥下跳,言行極為惡劣。結果一查,他父親沈土城擔任負責人的公司,和大陸企業有貿易往來,在大陸賺錢。
大陸方面立刻宣布,對這家公司進行懲戒,禁止其與大陸任何組織、企業和個人進行交易合作。
沈伯洋自己也承認,自從他被列為“臺獨”頑固分子后,家里的生意少了一半。他還嘴硬,說這是大陸在犧牲自己的生產利益。
這話真是可笑。大陸的市場是廣闊,但絕不是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我們不在乎犧牲這點所謂的“生產利益”。 更何況,跟這些“臺獨”分子做生意,本身就是在“養虎為患”。今天我們不斬斷這條利益鏈,明天他們就會用從我們這里賺到的錢,來制造更大的麻煩。
從徐旭東,到柯建銘,再到沈伯洋,以及被島內媒體點名的鄭麗君、黃捷、顧立雄等等一大批民進黨政客,他們家族在大陸賺錢的事實,就像一面面照妖鏡,照出了這些政客“騙錢又騙選票”的真實嘴臉。
他們嘴上喊著“愛臺灣”,心里想的卻是自己的荷包和選票。他們煽動對立,犧牲的是臺灣普通民眾的利益福祉,損害的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未來。
說到底,大陸歡迎臺灣同胞來發展,這個政策從來沒有變過。我們歡迎的是那些真心認同“一個中國”,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同胞。對于那些把大陸當成提款機,把善意當成軟弱,一邊撈金一邊搞“臺獨”的“雙面人”,我們的態度也同樣鮮明: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絕不姑息!
如果不加以制裁,就等于告訴全世界,搞“臺獨”是沒有成本的,是可以一邊分裂國家一邊享受發展紅利的。長此以往,“臺獨”就會成為一種被縱容的惡性腫瘤,對國家的統一大業,對長期的政策執行,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如今,這把懲戒的利劍已經高高舉起,并且會越來越鋒利。那些還在妄想“吃飯砸鍋”的人,需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參考文獻:
人民政協報:《對“臺獨”頑固分子及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必須依法懲戒》
中國新聞網:《絕不允許支持“臺獨”的人在大陸謀利,不是說說而已》
人民網:《絕不允許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在島內支持“臺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