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季刊網站近日刊登題為《美國的馬克思熱》的文章,作者是格雷戈里·瓊斯-卡茨。全文摘編如下:
安德魯·哈特曼在《卡爾·馬克思在美國》一書中指出:“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馬克思熱。馬克思在美國人腦海里出現的程度自20世紀60年代、甚至可能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都前所未有。”這方面的證據很多:特朗普、馬斯克和“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其他成員經常譴責各種機制被“馬克思主義”滲透,而一個美國人(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已經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社會主義者。
與此同時,美國學者不斷加強對馬克思的研究。以維韋克·奇伯的《階級矩陣》(2023年)為例。這本書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批判社會理論的“文化轉向”,強調階級結構和資本主義內部物質關系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看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25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新的英譯本,此書呈現了“21世紀的馬克思”。
“充當某種測試器”
當前的馬克思熱并不尋求回歸純粹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確切地說,就像20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那樣,它由某種信念推動: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仍是分析我們當代社會動蕩和暴力的有用資源,甚至可能對尋找替代模式至關重要:經濟困難、資本主義的失敗(如2008年金融危機)、社會公平問題以及環境遭到破壞。所有這些因素都在引導讀者、活動人士和學者再次關注馬克思的著作。
馬克思熱周期性出現,而《卡爾·馬克思在美國》對我們理解這種情況大有幫助。這本書以9章、500頁巧妙記錄自19世紀中葉以來美國讀者對馬克思的廣泛使用。哈特曼寫道:“馬克思在美國得到的接受是從左到中再到右的歷史,有時是三派共存。對于各種政治背景的美國人來說,馬克思都充當某種測試器。”
哈特曼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面對馬克思主要有三種態度。第一種“贊賞他關于勞動的經典理論”,比如伯尼·桑德斯。第二種包括“合成馬克思的創造者”,他們改造馬克思,使之適用于“各種美國情境”,把馬克思主義與基督教、共和主義、民粹主義、實用主義、黑人民族主義、原住民、凱恩斯主義、女權主義等傳統結合起來。第三種則是“一系列負面解讀”,“證明反共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國”。
“馬克思-美利堅辯證法”
《卡爾·馬克思在美國》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哈特曼找到塑造“馬克思-美利堅辯證法”的一個關鍵模式。他寫道,我們“對美國在整個20世紀發展歷程的理解由一個隱秘的馬克思支撐”。哈特曼堅稱,他的書“表明盡管馬克思思想沒有被同化為美國的政治傳統,但也沒有被清洗,雖然無數反共者盡了最大努力”。《卡爾·馬克思在美國》指出,馬克思既沒有被吸納,也沒有被清算。原因在于,無論對馬克思支持還是反對,美國人都在他設定的概念和歷史框架內工作。
哈特曼挖掘的歷史模式有具體例證,比如:“馬克思主義的地位提升之后總會有紅色恐慌出現。”更具體的表現為:在第6章,哈特曼審視戰后保守主義如何把馬克思視為威脅。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右翼對馬克思的關注卻幫助馬克思思想存續下來。這些歷史的諷刺對今天的我們并不陌生:在社交媒體時代,僅僅談論謠言的不實也會把謠言傳播到更遠。
在第8章,哈特曼還剖析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尤其是歷史學家和文化理論家)對馬克思的使用方式之中包含的反諷。他寫道:“在一個越來越信奉‘新自由主義’式資本主義的國家……綻放出1000種馬克思。馬克思主義與政治渠道保持疏離,因此得以創造性地發展。歷史從未停止激發反諷,尤其涉及馬克思。”換句話說,把“馬克思”排除在現實政治之外,使得文化政客可以用創造性的方式解讀馬克思。但是,你不禁要問,馬克思不再充當政治工具是創造性的闡釋得以產生所必需的嗎?馬克思為什么特別引發歷史的反諷?這些逆轉會不會是因為資本主義在美國“最先進”,因此馬克思和美國就像一對雙胞胎,在概念和現實中都難分難舍?
“勞動理論”回歸
哈特曼對回答這些問題不感興趣。然而,有跡象表明,他偏愛對于馬克思的某種特定解讀。事實上,他似乎希望馬克思的勞動理論重新回來——這套理論在21世紀被邊緣化,有人甚至可能說遭到壓制。這個馬克思是貫穿文本的潛在馬克思。例如,哈特曼在第8章的《一位后現代的馬克思?》中批評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把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轉化為對語言的話語分析。哈特曼寫道:“在更大意義上,德里達與其應該被視為后現代神秘主義的代理人,不如被視為左派知識分子拋棄現實考量、只關注文化和文本問題的一種征候。”顯然,哈特曼認為,德里達把那個憑借“有關勞動的經典理論”聞名的馬克思推到一邊。
馬克思的勞動理論在本書的結尾回歸。“盡管目前的罷工潮遠不及1934年的罷工潮,但工人階級的覺悟正在提升。民調顯示,半個世紀以來,工會首次受到歡迎。”然而,哈特曼不愿預測這一切是否有助于發動一場民主的社會主義革命并且終結美國的資本主義。他含糊地寫道:“我們可能生活在資本主義晚期,也可能不是。”正如學者弗雷德里克·詹姆森所言:“想象世界終結倒是比想象資本主義終結容易一些。”的確,對哈特曼來說,如果資本主義終結,那么馬克思最終也會離開。哈特曼寫道:“只要資本主義持續存在,馬克思就殺不死。”(編譯/趙菲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