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或許有這樣的人:每年都按時體檢,體檢報告也沒什么異常,卻突然查出了癌癥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普通體檢真的能防癌嗎?7月11日,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啟用,為這個困擾大眾的健康難題提供了專業解決方案。江蘇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束一平說,癌癥防治,預防為先,早篩是關鍵。健康管理中心和早篩早診門診的設立,就是要將工作重心前移,從源頭上筑起抵御腫瘤侵襲的防線。通過系統化的健康評估、精準化的篩查路徑、科學化的診療措施,努力將潛在的腫瘤風險“揪”出來,消滅在萌芽狀態。
早篩早診:腫瘤防治的關鍵突破口
作為全省首家依托腫瘤專科醫院平臺建立的健康管理中心,該中心以“腫瘤早篩”“防癌體檢”為核心,整合檢前風險評估、個性化體檢、檢后綠色通道及長期隨訪服務,構建覆蓋疾病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
江蘇省腫瘤醫院院長宋寧宏表示,癌癥防治的關鍵在于一個早字,通過科學篩查和全程管理,許多腫瘤是可防可治的。
“我們醫院接診過一位40多歲的男性患者,通過胸部CT查出早期肺腺癌時,他完全不敢相信。這位患者每年都按時體檢,但常規檢查一直沒發現異常。幸運的是,這次早期發現讓他只需手術即可,無需后續治療。如果再晚發現,五年生存率可會大大降低。”宋寧宏指出,常規健康體檢與專業防癌體檢存在本質區別。普通體檢主要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腫瘤篩查只是附帶項目;而專業的防癌體檢需要根據個體年齡、家族史、生活習慣等風險因素,量身定制篩查方案。
早篩早診,是腫瘤防治的關鍵突破口。以結直腸癌為例,如今通過腸鏡檢查不僅能診斷,更能實現早期干預。“如果在腸鏡下發現腺瘤性息肉,可以直接微創切除,避免進一步手術治療。”
“這樣患者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但如果發現得晚,即使能手術,后續還需要輔助治療,預后就大不相同。”宋寧宏列舉出的一組數據對比則更加觸目驚心:早期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高達98%以上,而晚期則驟降至45.8%;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90%,晚期則可能不足20%。“早發現不僅意味著更高的治愈率,更代表著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不僅能減輕患者痛苦,還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和家庭負擔,對社會醫療資源也是一種節約。”
精準防癌:量身定制的健康守護方案
防癌體檢能提前揪出“癌魔”,可每次走進體檢中心,面對各種套餐和檢查項目,卻又心存迷茫,忍不住發問:防癌體檢到底該怎么做,才能給自己的健康加上一道堅實的“防護鎖”呢?“防癌體檢絕非‘千人一面’。”江蘇省腫瘤醫院蔣峰副院長表示,該院健康管理中心推出了工作日“0元早篩門診”服務,來訪者到醫院現場掛號,由資深腫瘤專家提供免費咨詢,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生活習慣等風險因素,制定個性化篩查方案。“如果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我們會建議40歲起定期進行乳腺超聲聯合鉬靶檢查;長期吸煙,尤其是年吸煙量超過20包人群,會推薦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宮頸癌篩查則推薦HPV檢測聯合TCT檢查的‘雙保險’方案。”
蔣峰表示,作為腫瘤專科醫院,除了個性化定制外,健康管理中心配備有專業化醫療設備,如核磁共振、CT、PET-CT、內鏡等,能夠更準確地進行腫瘤篩查,提高篩查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其次,腫瘤專科醫院的醫護人員經過專業培訓,具有豐富的腫瘤診斷和治療經驗,能夠及時提供更專業的篩查和診斷服務,很多體檢者拿到報告后,面對一堆醫學術語往往一頭霧水。蔣峰說,對于健康人群,醫生會提供個性化的保健指導;對亞健康狀態者,會給出針對性的改善方案。此外,當檢查發現異常時,中心會立即啟動綠色通道服務。對高度疑似腫瘤的病例,還會迅速安排多學科會診,快速銜接后續治療,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醫院還會建立隨訪制度,定期提供復查提醒和健康指導。
哪些人要做防癌體檢?
江蘇省腫瘤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宋丹主任指出,45歲以上普通健康人群、有腫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以及長期接觸致癌因素,如吸煙、酗酒、化工污染等的人群,都建議定期來進行防癌體檢。
“我們遇到過不少案例,都是通過堅持規律的專業篩查,在癌前病變階段就及時干預,真正實現了防患于未然。這比等到出現癥狀再治療要有意義得多。”隨著醫學技術進步,如今腫瘤早期篩查的手段越來越精準、便捷。宋丹建議,公眾要樹立科學的防癌意識,根據自身風險因素選擇合適的篩查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腫瘤扼殺在萌芽狀態。
腫瘤篩查做一次就夠了?
答案是否定的。腫瘤篩查并非一勞永逸,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制定長期的“篩查計劃”。不同人群、不同癌癥的篩查頻率和方式各有不同,例如:40歲及以上、肥胖、高蛋白飲食的女性,需每1-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聯合乳腺B超檢查;宮頸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HPV檢測聯合細胞學檢查;45歲后可增加胃腸鏡檢查,后續檢查時間根據結果確定;65歲后若宮頸細胞學檢查陰性,可暫停宮頸癌篩查,但乳腺和消化道腫瘤篩查仍需繼續。
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何時開始篩查?
宋丹說,他們的篩查起始時間需結合癌癥類型、親屬發病年齡及基因風險判斷,通用原則如下:比親屬發病年齡提前10~20年,如直系親屬在55歲確診癌癥,建議從35~40歲開始篩查;特定基因突變攜帶者(如BRCA1/2突變、APC基因等),篩查可能需提前至20~3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