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數字經濟積厚成勢、大學大廠集聚。楊浦是上海創新濃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楊浦“文化+科技”的濃厚氛圍下,在線文娛產業正蓬勃生長。楊浦以“政策+服務”的組合拳,打造優質多元生活內容生態,讓越來越多元、豐富、優秀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在上海東北角的梧桐綠蔭下,百年學府的知識溢出與新興產業的創新活力交織碰撞。從動漫熱浪席卷的五角場,到濱江岸線崛起的“九宮格”,再到法治護航下的安心發展,楊浦正以一條條精準政策、一場場活力盛事、一張張安全網絡,構筑起吸引頭部企業競相落戶的“強磁場”。這背后,是楊浦以營商環境“暖實力”澆灌創新沃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產業磁場”聚生態:
從單點突破到生態繁榮
這個夏天,滬上澎湃著二次元的熱浪。動漫愛好者奔赴的不僅有上海國際動漫月的重頭戲Bilibili World 2025,還有“吃谷”新地標五角場。楊浦本土互聯網企業B站將二次元文化與商業生態融合得風生水起。
B站的“破次元壁”并非孤立事件。它坐落于復旦、同濟、上財等高校輻射圈內,毗鄰大學路街區,與五角場商圈聯動形成“主題商圈+垂類商場+特色街區”的泛二次元消費生態。今年5月,楊浦在上海國際跨次元產業品牌日上率先提出打造數實融合、創新引領、優質原創的二次元品牌集聚區。上海次元漫游節、上海國際跨次元產業品牌日中,大學限時步行街聯合打造《奇跡暖暖》《全職高手》等主題“痛”街;今年6月,楊浦區聯合小紅書“二次元畢業季”舉辦“人生新手村(內測版)”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參與。
文化科技融合的土壤,讓抖音、B站、美團、得物、疊紙等頭部企業在此扎根,推動全區在線文娛產業鏈規模突破800億元。
另一邊,更大規模的產業磁場在楊浦濱江生成。2025年3月公布的《黃浦江沿岸功能融合發展與空間品質提升專項規劃(2025—2035年)》顯示,楊浦濱江南段納入上海世界級濱水區建設核心段,并被賦予“三大城市使命”: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新質生產創新策源地”“Z世代精神堡壘”。
規劃顯示,楊浦濱江南段被定位為“動韻橋芯”,這段長約3.8公里的“新質秀岸”,將實現百年工業遺存與未來科創基因相融共生,向世界展示城市中心區域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上海樣本”。
從空中俯瞰,楊浦濱江大橋東地區的“九宮格”布局呼之欲出:一個集以互聯網頭部企業總部為代表的濱江科創帶、公園生態區、百年工業遺存、地標建筑群、低密風貌住區等多元生活配套于一體的超級城市單元正漸次成型。
沿江一線,中國節能環保領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務型產業集團——央企中節能總部,楊浦濱江數字經濟與文化創意融合的標桿項目——濱江創智中心,中國互聯網巨頭——美團上海科技中心、B站總部已然串珠成鏈,成為一條新質生產力的“科創秀帶”。這片3.8公里的科創帶通過“嵌入式規劃”,將總部大樓“編織”進市政道路與低密住區交織的肌理中。空中連廊串聯辦公、商業與綠地,形成“產業—生活—生態”的無縫連接。隨著龍頭企業的帶動,這里將成為超過3000家在線新經濟創新型企業的據點,預計在2027年實現超過3000億元的產值規模。
楊浦濱江的真正魅力不止于藍圖上的恢宏尺度,更在于企業落地后的切身感受。“我們之所以選擇楊浦濱江建設科技中心,是因為楊浦濱江的發展規劃與美團的戰略發展規劃高度契合。”美團公共事務總監梁蓉華說,楊浦濱江周邊的科教資源豐富,5公里范圍內的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眾多高校具有頂尖人才資源的聚合優勢。未來可以為美團的科技研發提供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以及科技支撐。
持續政策穩信心:
機制創新厚植營商沃土
產業磁場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楊浦區持續優化營商服務體驗,創新工作機制的系統支撐。
近日,楊浦區啟動營商服務專員、首席服務員專項立功競賽活動,旨在進一步優化“首席服務員”和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促進招商引資、企業服務“雙提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當初,上海財大科技園第一時間為我們送上了服務包,還結合我們的行業特性,專門開展了政策講解,細致解讀與企業發展相關的支持措施,讓我們在政策理解上少走了很多彎路。”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徐振華說。近年來,楊浦區緊扣重點企業“服務包”機制與“首席服務員”制度深耕細作,始終將提升企業滿意度與獲得感作為核心目標。
2025年初推出的《楊浦區聚焦產業發展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最暖城區實施方案》(區優化營商環境8.0版改革方案),明確將企業獲得感和感受度作為評價標尺,圍繞40項具體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向精準、高效、可感、可達的更深層次改革邁進。
楊浦視優環境、促投資為“第一要事”“第一工程”,進一步厚植營商環境的“沃土”,播撒投資促進的“種子”,打造最暖營商環境。今年發布的8.0版方案提出“5個優化”,即優化為企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效;優化涉企監管檢查,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保障要素服務,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優化營商基層服務,擦亮“最暖城區”品牌;優化綜合營商氛圍,打造優質營商生態。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也是區域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自2018年起,楊浦區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接續推出7版共694條任務舉措,以營商改革的系統集成激發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的蓬勃信心。
發布實施全球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優享計劃,推出全市首張含“餐飲服務管理”經營項目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創造“拿地到規劃方案公示”全市最快紀錄,建立全市首個商圈“就業服務+勞動維權”站點,實現中心城區首個環評和排污許可同時辦,率先在全區創新推行涉企行政執法“三書同達”機制,組建信用惠企“服務團”暢通信用服務落地“最后一公里”......“店小二”服務持續上新跑出加速度,經營主體感受度穩步增強,“最暖城區”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楊浦將進一步夯實街道基層營商環境,形成“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反向評價機制,發揮街道基層更貼近企業的優勢,讓部門資源下沉,同時,幫助街道穿透式分析經濟底盤,做強“連心橋”“平方合”“五心聯動”“未來谷”等家門口特色營商服務品牌,打通營商環境“最后一米”。
從濱江南段勾勒的產業宏圖,到五角場涌動的二次元浪潮;從“8.0版方案”織就的法治保障網,再到企業口中“高度契合”的由衷選擇……楊浦“營商環境最暖城區”的魅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廠落地生根。數據顯示,2024年,楊浦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4.9%;在全市營商環境測評中,楊浦區綜合排名和企業滿意度測評實現了“雙提升”。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暖心辦”的升級,是基層治理從“管理”向“共情共治”的轉變,更是將“暖意”精準滴灌至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決心。當創新高度與產業濃度在持續攀升,楊浦的這份“暖”,已然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核心動能。
文字 |毛信慧
圖片 |毛信慧
編輯 |奚宇軒
部分圖片為資料圖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