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三字經》的晨讀起步,到構建起“課堂-活動-家庭-社會”的立體化育人網絡,回望二十余載的經典誦讀耕耘路,上海市復旦實驗中學走出了一條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傳承的特色之路。
讓我們走進這所校園,感受學校如何從“讀經典”走向“創(chuàng)經典”,見證傳統文化與青春生命的美麗相遇。
01
課堂革命:構建“一經三緯”誦讀體系
在上海市復旦實驗中學,經典誦讀不是簡單的“讀背記”,而是一場貫穿七年的文化浸潤工程。學校獨創(chuàng)的“一經三緯”誦讀模式——以誦讀為主線,根據年級段鋪設三級目標,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經典打開方式。
預備年級和初一年級學生從《三字經》《弟子規(guī)》起步,點燃文化興趣;初二至初三年級學生以課本為軸心拓展《論語》《孟子》選讀,夯實文學根基;高中生則開展唐詩宋詞專題研讀,深化審美素養(yǎng);全校通過《“悅”讀“悅”享》等選修課程深入體會經典作品的審美意蘊。
這種階梯式、系統化的培養(yǎng)模式,讓經典教育更加契合青少年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02
跨界融合:打造“思政+中醫(yī)藥”的經典新課堂
今年,學校黨總支與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開展基于黨建聯建的課程共建,共同開發(fā)“問道岐黃”特色課程。這門以中醫(yī)經典閱讀為基礎,融合思政教育、勞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課程,成為學校讀書行動的新亮點。
“原來《黃帝內經》里‘上醫(yī)治未病’的思想,和現在我們提倡的預防為主理念一脈相承。”同學們在課后感慨。這門課程不僅讓學生接觸中醫(yī)典籍,更通過種植中草藥、制作香囊等實踐活動,實現“經典誦讀—文化理解—勞動實踐”的育人閉環(huán)。
03
活動賦能:讓經典在活動中煥發(fā)新生
經典誦讀在上海市復旦實驗中學絕非停留在課堂的“紙上談兵”,而是深深扎根于師生日常生活的文化實踐。
學校通過多元化活動搭建展示舞臺,課本劇讓《鴻門宴》的歷史場景重現;音詩畫賦予《江城子·密州出獵》以青春韻律;暑假的“誦讀打卡”活動中,98%的參與率印證了經典的生命力。
連續(xù)五年舉辦的“春耕詩會”已成為上海市復旦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的文化品牌。學生們在油菜花田間朗誦原創(chuàng)詩歌,以現代方式詮釋“耕讀傳家”的傳統文化。2025年,詩會共征集學生原創(chuàng)詩歌158篇,多件作品被收入社區(qū)文化墻,推動校園文化向社會傳播。
04
師資筑基:培育經典教育的“文化使者”
要讓經典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師資隊伍建設是核心保障。學校創(chuàng)新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yǎng)模式。
在校內培育方面,組建“唐調吟誦”教研團隊,由骨干教師牽頭,師從名師,系統研習“唐蔚芝先生讀文法”這一非遺吟誦技藝,將傳統聲韻技法有機融入日常教學,使經典文本煥發(fā)聲音的魅力。同時,邀請上海楹聯學會專家到校指導,共同研發(fā)《格律之美》校本課程,構建特色教學資源。
在對外交流方面,自2020年獲評“上海楹聯學會聯教基地”以來,學校持續(xù)選派教師參加“楹聯學步”研修班、《近體詩詞格律研習》等專業(yè)培訓,要求每位語文教師至少精通一種經典文化的傳承形式。這種系統化的師資培養(yǎng)機制,為經典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站在新時代的教育坐標上,上海市復旦實驗中學正以更開闊的視野謀劃經典教育的未來發(fā)展。學校正在籌建“經典誦讀體驗館”,期待為學生們打造沉浸式經典學習空間。同時,學校將進一步研發(fā)更豐富的校本課程群,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劉剛校長表示,“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讀經典’的能力,更要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經典’的勇氣。”
文字 |成佳佳
編輯 |文茜婷 陸順吉(實習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