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人畫家的心血之作被擅自印在浴室腳墊上售賣,當 10000 元的索賠與消極拖延的態度碰撞,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團隊的調解員用專業與堅持,在僵局中開辟出一條和解之路,讓權益得到維護,讓矛盾終得化解。
案件的起點,原告楊女士是一位專注于寵物繪畫的個人畫家,她原創的小狗圖片凝聚著無數個日夜的構思與打磨,卻在網上被盜用,竟然堂而皇之地印在浴室腳墊、地墊等產品上公開售賣。氣不過的楊女士帶著 10000 元的賠償訴求通過網上立案“走進”龍亭區人民法院,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討回公道。
接手案件的是法院多元解紛團隊的單秀枝、趙好景與閆福順三位調解員。三位老師深知,著作權糾紛不僅關乎經濟賠償,更關乎對創作者智慧成果的尊重。但調解之初,局面便陷入困境:被告雖口頭承認使用了圖片,卻對賠償始終 “打太極”—— 要么以 “經營困難” 為由推脫,要么答應賠償卻遲遲不兌現,配合度極低,甚至一度回避調解員的溝通。面對被告的消極態度,調解員們沒有退縮。他們先從原告處入手,一邊耐心安撫其激動情緒,詳細解釋著作權侵權的法律界定與賠償計算依據,幫她梳理維權的合理預期;一邊引導她客觀看待被告的經營規模與過錯程度,為后續協商留出空間。
而對被告,調解員們更是下足了功夫。一次次電話溝通被敷衍掛斷,就換用書面方式闡明法律后果,附上類似案例的判決結果,讓其明白 “拖延不是辦法”;當面溝通時被告言辭閃爍,三位調解員直擊問題核心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就是侵權,逃避只會讓責任更重”。
最終,經過十多輪的溝通、勸說、分析,被告終于不再拖延,表示愿意承擔賠償責任。原告也體諒到調解的不易與被告的實際情況,同意將賠償金額降至 1000 元,被告當場支付賠償款。
下一步,龍亭區人民法院將繼續加強知識產權訴前調解工作,聚焦調解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不斷提升調解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和水平,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王悅)
供稿: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