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在被理解中學會理解,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
家庭教育沙龍現場
7月13日,由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指導、心田花開重慶分校主辦的“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家庭教育沙龍成功舉辦。本次沙龍由重慶心田花開教研負責人凡芳主講,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因材施教顧問師、正面管教雙講師張慧擔任特邀主講專家,為家長們帶來了一場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助力構建更溫暖的親子關系。
PART.01
專家引領:15年經驗凝結的溝通智慧
慧心釋道,箴言啟智
張慧老師的分享扎根于深厚的專業積淀。作為國內多所重點中小學校家社項目總督導,她主研過1個國家級、2個省級及1個市級課題,深耕“社會情感”“教育創新”領域15年,服務過80余所學校、5萬余名學生及家長,更有14年公益服務特殊兒童機構的經歷。“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建立信任,而溝通是通往信任的橋梁。”她以這句箴言開啟沙龍,迅速聚焦家長們的注意力。
PART.02
沉浸式體驗:從游戲到故事的溝通密碼
故事破冰,引思悟道
沙龍以“懷特一家的故事”破冰,通過分析這家人度假途中的一連串波折——姑姑因座位不足留家、吉米挪垃圾桶耗時過久、媽媽忘帶錢包等,引導家長思考。“當孩子被學業、社交壓力包圍時,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會像故事中慌亂的一家人一樣下降。”張慧老師強調,孩子天生渴望歸屬感與價值感,一旦這種需求受挫,壓力便會成為溝通的阻礙。
言傳身教,行勝于言
隨后的“言傳身教游戲”讓家長們深刻反思。當講師要求“將右手放在額頭上”時,現場出現了多種姿勢。這直觀展示出:家長若自身言行不一,孩子便會感到困惑,難以明確正確行為,以身作則才是最有效的引導。
核心環節中,“三階教練式對話模型”搭配“3F傾聽模型”(事實Fact、感受Feel、意圖Focus),讓家長們在實踐中掌握溝通精髓。以四年級學生浩宇的案例為例,當孩子抱怨“新數學老師太嚴、講課太快”時,張慧老師示范如何回應——先認可“聽起來確實不容易”(感受),再詢問“最困難的是哪個知識點”(事實),最后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意圖)。這種方式讓家長們意識到,“聽懂孩子的話,比說對道理更重要”。
PART.03
視頻啟思與小組共創:在共鳴中沉淀方法
沙龍播放了電影《叫我第一名》片段,主角布拉德雖患妥瑞氏綜合癥卻堅持成為教師的故事,引發家長們對“教育本質”的熱議。“尊重”“堅持”“理解”成為高頻關鍵詞,一位媽媽感慨道:“我們總說接納孩子,卻常常在他們表現‘不同’時先貼了標簽。”
情景演練,能量傳遞
小組練習環節,家長們圍繞“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沒人跟我玩’”等真實場景,運用GROW模型(目標設定、現狀分析、方案探索、行動實施)展開對話演練。在“能量傳遞圈”活動中,大家圍圈傳遞“我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語言共振讓溫暖與反思在會場流動。
PART.04
推薦與社群建設:延伸學習與交流平臺
沙龍還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及相關電影,前者介紹不懲罰、不驕縱的有效引導方法,后者展現孩子成長困境及教育啟示,均與“傾聽、理解孩子”的理念高度契合。同時,現場建立了答疑社群,方便家長在后續與孩子溝通中遇到問題時交流討論,獲取支持。
PART.05
資源賦能:從溝通技巧到成長平臺
作為指導單位,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在沙龍中介紹了豐富的青少年成長資源。據悉,該協會目前已設立40余所基地共建校,為孩子提供文學實踐平臺。同時,其近期推出的“星火學員發展計劃”開通國家級、市級賽事直通車,優秀作品可發表于重慶日報新重慶客戶端“少年作家”頻道并收錄存檔,為親子溝通增添了“以文傳情”的新路徑。
張慧老師在總結時強調:“教育始于良好的關系,而溝通是關系的基石。”她鼓勵家長們將習得的溝通心法化為日常實踐,以真誠對話構筑穩固的親子聯結,讓這份理解與尊重,成為滋養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
暢言互動,贊語滿堂
這場沙龍讓家長們帶走了可落地的溝通妙招,也贏得了家長朋友們的一致好評。愿每一份親子溝通的用心,都能化作滋養孩子成長的養分,助其成為兼具溫度與力量的人。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本公眾號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時代新家長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