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今日文章目錄(全部含音頻)
● 愛潑斯坦/蘿莉島案與MAGA內戰
1.[1252]塔克·卡爾森引領MAGA陣營的“憂心戰士”質疑特朗普 (NBC)
2.[1251]愛潑斯坦風波余波成忠誠試金石:效忠特朗普,還是MAGA (CNN)
3.[1250]MAGA 媒體的陰謀論曾將特朗普推上權力巔峰——如今卻反噬其身(CNN)
4.[1237]“風險巨 大”:MAGA領袖就特朗普支持者群體不滿情緒發出警告(The Washington Post)
● 特朗普貿易戰亂局
5.[1254]無法接受的“特朗普式要約” (Financial Times)
6.[1244]越南搶先與特朗普達成貿易協定,到底是否劃算? (Financial Times)
7.[1243]美國盟友試圖重塑世界貿易版圖(排除美國) (The New York Times)
8.[1242]特朗普關稅大棒下亞洲國家尋求新盟友 (The New York Times)
9.[1241]美國盟友苦尋應對特朗普關稅施壓之策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0.[1240]特朗普如何運用“瘋子理論”改變世界格局(且已經奏效) (BBC)
● 人工智能:AI主權、思維平庸化、AI風險
11.[1255]“AI智能體”的七大類型 (The Information)
12.[1253]英偉達的新晉大客戶:各國政府 (The Economist)
13.[1249]人工智能正在同質化我們的思維 (The New Yorker)
14.[1246]華為重新設計AI芯片挑戰英偉達在華主導地位 (The Information)
15.[1245]馬斯克的失控聊天機器人Grok:一個警示性的AI案例 (Financial Times)
● 美聯儲何去何從
16.[1247]特朗普執政下美聯儲能否保持獨立性? (Financial Times)
● 給馬斯克潑冷水
17.[1238]抱歉馬斯克,第三黨早已存在——它叫 MAGA (Bloomberg)
● 哈馬斯的人質經歷
18.[1248]在哈馬斯當人質的500天:從綁架到生存的煎熬歷程 (The Economist)
● 美國文化輸出
19.[1239]美國槍支暴力蔓延全球 (Foreign Affairs)
II. 按語與引文
1.[1252]塔克·卡爾森引領MAGA陣營的“憂心戰士”質疑特朗普
NBC (2025.7.14)
按語: NBC的長篇報道,聚焦卡爾森近期引領的MAGA陣營內部沖突,很好地展現了卡爾森在MAGA運動中的地位及與特朗普的關系。作為保守派核心意見領袖,卡爾森以“美國優先”理念捍衛者自居,在伊朗軍事干預、移民特赦及愛潑斯坦文件透明度等議題上公開質疑特朗普決策,批評特朗普背離反戰承諾。其中,愛潑斯坦案成為測試MAGA政治立場的試金石:MAGA基本盤即使不直接供給特朗普,也拒絕接受政府的結論。特朗普上任半年,圍繞后特朗普時代MAGA話語權的爭奪已經提前拉開序幕。
字數: 4,200
鏈接: https://t.zsxq.com/eZEJT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上個月,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權衡美國是否介入以色列 與伊朗沖突時,他在網絡上的MAGA大軍中一些有影響力的成員開始質疑他的做法。 但很少有人影響力大到能獲得總統的直接回應。 特朗普在他的Truth Social平臺上 寫道:“誰來給古怪的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解釋一下,‘伊朗絕對不能擁有核武器!’” 當天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特朗普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我 不知道塔克·卡爾森在說什么。讓他去找個電視臺發表意見吧,這樣才有人聽。”……
2.[1251]愛潑斯坦風波余波成忠誠試金石:效忠特朗普,還是MAGA
CNN (2025.7.14)
按語: CNN的報道,揭示了愛潑斯坦事件調查報告引發的美國政治忠誠危機:司法部否認權貴名單存在的結論,直接挑戰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長期宣揚的陰謀論,迫使總統在維護司法部長邦迪與安撫MAGA基本盤之間艱難平衡;而MAGA陣營強烈反彈,保守派媒體與議員公開質疑政府公信力,暴露出該運動首次大規模背離領袖立場的分裂風險,最終使事件演變成為檢驗效忠特朗普個人抑或堅守MAGA民粹立場的分水嶺。
字數: 2,200
鏈接: https://t.zsxq.com/JhQPd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這是特朗普總統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之間的對決。 特朗普政府發布了一份關于杰弗里·愛潑斯坦的備忘錄,內容直接否定了總統及其部分高級助手此前推動的陰謀論。 這些天來,特朗普發起的政治運動及其最狂熱的支持者們正處在憤怒的反抗情緒中。 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上周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得出結論稱,沒有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掌握了一份參與其所謂性交易和戀童癖地下世界的權貴名單。備忘 錄還指出,這位身敗名裂的前金融家是自殺身亡,并非在紐約監獄牢房中被謀殺……
3.[1250]MAGA媒體的陰謀論曾將特朗普推上權力巔峰——如今卻反噬其身
CNN (2025.7.14)
按語: CNN關于特朗普因掩蓋愛潑斯坦而遭到反噬的報道。特朗普政府拒絕披露愛潑斯坦案件內情,一開始只是司法部長和FBI在前臺,承受了各種壓力,之后特朗普親自下場,要求MAGA陣營“翻篇”,不要再糾結此事,這就徹底捅破了窗戶紙:掩蓋此案的不是別人,就是特朗普本人。而這就對MAGA運動整體產生了影響。首先基本盤不滿意,他們希望真相,但更加不滿意的是MAGA宣傳戰線上的所有人,傳統媒體評論員、自媒體評論員、網紅等等。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年他們都在一起銷售各種陰謀論,而愛潑斯坦是一個核心陰謀論。他們的所謂政治洞見,他們為觀眾提供的情緒價值,他們的流量——整個政治運動——都是基于這些陰謀論。現在特朗普入主白宮,居然說不存在陰謀,這就讓所有人都無法和自己的觀眾交待,一切都成了笑話。將來也沒有故事可講了,因為不再會有人相信。這不僅是破壞運動,更無異于砸他們的飯碗。所以MAGA意見領袖們對特朗普如此不滿。
字數: 2,600
鏈接: https://t.zsxq.com/cVwGQ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將特朗普總統推向政治權力的陰謀論文化,如今正在反噬他本人。 特朗普要求人們停止在杰弗里·愛潑斯坦身上浪 費“時間和精力”,但在右翼媒體中,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聲音拒絕聽從特朗普的呼吁。 特朗普聲稱“沒人在乎”這名已經定罪的性犯罪者,但他 在Truth Social平臺上發布的帖子引發的憤怒回復,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簡而言之,陰謀論總能吸引人們持續關注、分享和參與討論,即便是性交易這樣聳人聽聞的話題也不例外。因 此許多人堅持要求進一步披露愛潑斯坦及其與權貴往來的內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4.[1237]“風險巨大”:MAGA領袖就特朗普支持者群體不滿情緒發出警告
The Washington Post (2025.7.12)
按語: 《華盛頓郵報》報道,描述了MAGA領袖對特朗普支持者群體中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發出的嚴重警告。他們認為,這種內部不滿主要源于對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失望——其中以愛潑斯坦案件的處理為頂峰。白宮還在試圖淡化擔憂,特朗普親自發帖對MAGA基本盤喊話,但還在為自己的政府不公布愛潑斯坦案辯護,沒有解決問題。MAGA意見領袖們紛紛強調,當前的矛盾構成了巨大的潛在風險,如不及時關注和解決,可能會削弱整個MAGA運動的凝聚力,使得政治聯盟外界,威脅未來的選舉基礎,影響特朗普的政治前景,并使運動提前解散。
字數: 3,300
鏈接: https://t.zsxq.com/qSxl5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市中心會議中心內的Z世代觀眾們,穿著T恤短褲 或西裝領帶,他們是總統最忠實的年輕支持者——去年11月,正是這個群體明顯轉向支持特朗普,助力他重返白宮。 轉折點美國(TPUSA)學生行 動峰會的觀眾為特朗普重返白宮而興奮。然而,他們并非對他所有的行動都感到滿意。 本周末集會上,一些MAGA領袖擔心這種態度可能影響 特朗普運動在明年及未來選舉中的表現。他們試圖向900英里外的華盛頓發出警告。 31歲的轉折點組織創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 rk)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我在年輕選民中看到的熱情可能會消退,”他將其比作“氣球漏氣”。……
5.[1254]無法接受的“特朗普式要約”
Financial Times (2025.7.14)
按語: 特朗普以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的訴訟為由提出威脅,未提出任何實際要求,然后對巴西無理征收50%關稅,暴露其貿易政策形同兒戲。如同他先前對加拿大提出的“吞并加拿大”的荒謬要求一樣,這樣的脅迫只會激起他國的反感,增強執政政府獲得的國內支持。歐盟方面,則似乎看不清這場非常規貿易沖突的本質,優柔寡斷,應對無力,居然選擇暫停反制措施,很可能由于其內部缺乏共識,難以有效協調,無法形成有力應對。
字數: 2,200
鏈接: https://t.zsxq.com/EDiL5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期限到期,貿易領域陷入一片混亂。這是幾周來最瘋狂的一次。至少在8月1日之前,這種瘋狂程度可能無人能及,屆時要么實施虛假的“對等關稅”,要么再次推遲。金融市場目前確實非常樂觀。他們有的押注于“特朗普總會退縮”的“塔 可交易”(Taco trade),有的只是認為這些關稅不會造成 太大損害。 上周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主持英國《金融時報》經濟秀播客節目,與“貿易秘密”專欄的常客德米特里·格羅祖賓斯基(Dmitry Grozoubinski)一起,他用邏輯和細節解釋了為什么所有人都一無所 知 。今天我將宣布“讀者猜關稅信”比賽的獲勝者,并分析特朗普的自毀傾向 ……
6.[1244]越南搶先與特朗普達成貿易協定,到底是否劃算?
Financial Times (2025.7.13)
按語: 《金融時報》報道,剖析越南為規避特朗普高額關稅而搶先簽署貿易協議的得失:越南雖獲得20%基礎稅率(低于原來46%的威脅值),但留下了一個模糊的“轉運”關稅條款(40%),而對越南對中國高度原料依賴,結果可能使企業實際稅負不降反升。這里折射了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越南在供應鏈本土化缺失的情況下,想既要規避美國關稅,又要維系中國投資(“中國+1”產業模式)面臨的戰略兩難。
字數: 1,900
鏈接: https://t.zsxq.com/lY4B5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越南成衣制造商Thanh Cong Garment為阿迪達斯、Calvin Klein和哥倫比亞等服裝品牌供貨。對該公司來 說,能夠通過貿易協議避免美國總統特朗普征收最嚴苛的關稅應該是重大利好消息。 特朗普表示,越南是僅有的兩個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與美國達成 協議、避免所謂“對等關稅”的國家之一。本周,越南的許多鄰國都收到了白宮來信,其中一些信件威脅要提高關稅。 但該公司對協議缺乏細節感到困惑。特朗普宣布 將全面征收20%的關稅,低于最初威脅的46%,但越南和美國都沒有提供更多細節或發布貿易協議的最終版本……
7.[1243]美國盟友試圖重塑世界貿易版圖(排除美國)
The New York Times (2025.7.13)
按語: 美國盟友在特朗普單邊關稅威脅下推動戰略轉向,試圖以多元化合作的方式,對沖美國的政策風險。例如歐盟聯合印尼、加拿大,構建排除美、中兩個大國的貿易新體系,通過零關稅協議(如歐盟-印尼協定)及區域協作(吸納越南、澳大利亞等十一國)等方式重塑全球貿易版圖。不過,目前的重組仍然是碎片化的、非系統的,各國能否形成統一的反制陣線仍然存疑。
字數: 2,200
鏈接: https://t.zsxq.com/aPekr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貿易亂局正在迫使美國的盟友們彼此靠攏, 同時與美國漸行漸遠。面對這一趨勢,歐盟試圖將自己定位為全球貿易新格局的核心。 這個由二十七國組成的聯盟本周末獲悉,美國將從8月1日起對 其征收30%的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回應稱,歐盟將繼續進行談判,并在必要時采取反制措施。 但這并非歐盟的全部策略。與 美國許多貿易伙伴一樣,歐洲也在尋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馮德萊恩表示:“與此 同時,我們將繼續深化全球伙伴關系,堅定遵循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原則。”……
8.[1242]特朗普關稅大棒下亞洲國家尋求新盟友
The New York Times (2025.7.13)
按語: 亞洲國家在特朗普關稅威脅下正在尋求戰略轉型:面對美國懲罰性關稅,馬來西亞、韓國、越南等國雖持續談判卻同步加速區域協作,如推進東盟內部零關稅、印歐自貿協定及金磚擴容。各國試圖通過供應鏈重組(吸引中國企業轉移產能)與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但受制于區域整合不足(如韓國拒入CPTPP)及產業升級瓶頸,目前還沒有形成對抗美國的統一陣線。然而,美國親手瓦解自己建立并主導的全球體系,正在倒逼并將最終帶來貿易版圖的重塑。
字數: 2,000
鏈接: https://t.zsxq.com/XGAnL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對于上周收到特朗普總統威脅加征高額關稅信函的大多數國家來說 ,特別是那些經濟依賴對美出口的亞洲國家,它們很難找到替代美國市場的理想選擇。 但它們正在全力尋找新的市場。 白宮突然加征新關稅的舉措令全球商界和政界領袖普遍感到困惑。盡管各國政府不斷派特使往返華盛頓,提出新的采購計劃和改革承諾,但特朗普仍在設置新的貿易壁壘,并要求各國在8月1日前 作出重大讓步。他聲稱多年來美國一直遭受不公平待遇,因為進口總是多于出口。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周三在東南亞領導人會議上表示:“世界各國曾經用于促進增長的手段,如今正在被用來施壓、孤立和 遏制。面對外部壓力,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加強區域內貿易,增加相互投資。”……
9.[1241]美國盟友苦尋應對特朗普關稅施壓之策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7.13)
按語: 美國盟友在應對特朗普關稅威脅時面臨的普遍困境:無論采取妥協退讓(墨西哥強化禁毒合作),強硬對抗(加拿大初期的反制關稅)或中間路線(歐盟暫停報復性措施專注談判),仍遭到關稅施壓,而且采取粗暴的單邊通牒方式。各國陷入戰略失效的被動局面,被迫開始探索市場多元化等方式,適應特朗普的貿易戰。評:中國人俗語:“耗著唄”。
字數: 1,700
鏈接: https://t.zsxq.com/ic94u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們嘗試過從妥 協到反制等各種手段,試圖避免被加征關稅。但多數國家都碰了釘子,最終一無所獲。 墨西哥認真對待特朗普的禁毒要求,加強了安保措施。歐盟暫停了反制計劃 ,集中精力進行貿易談判。加拿大幾個月前實施了關稅報復,隨后轉向更溫和的策略。 這些國家都面臨特朗 普總統上任后大幅提高的關稅。上周,特朗普對其中多數國家發出進一步加稅的威脅。 如今各國正苦于應對這樣一個美國政府:它正將貿易政策用于實現一系列政 治經濟目標。過去一周,特朗普向約二十個國家發出信函,其中包含新的關稅威脅……
10.[1240]特朗普如何運用“瘋子理論”改變世界格局(且已經奏效)
BBC (2025.7.5)
按語: BBC的深度報道,剖析了特朗普運用的“瘋子理論”外交策略及其內在矛盾:通過刻意制造不可預測性,迫使盟友或對手屈服并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然而這種行為模式實際上是根植于特朗普本人固定的性格特征,不可預測性其實恰恰是一種可預測性,反而容易讓對手預判、甩墨、利用。一個例子即北約秘書長呂克通過夸耀特朗普,對其進行操縱。表明上是特朗普脅迫北約盟友提升軍事開支,實際上是北約通過在言語上迎合特朗普,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關鍵是,盡管跨大西洋防務體系在表面上重塑,但特朗普的做法已經削弱了美國的長期外交可信度。歐洲不再相信美國,反而加速尋求戰略獨立。另外,特朗普這套“瘋子理論”在俄羅斯這樣的真正對手面前收效甚微,因為對方技高一籌,完全可以預測特朗普的行為。
字數: 2,900
鏈接: https://t.zsxq.com/uQWhr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個月被問及是否計劃與以色列一 起攻擊伊朗時表示:“我可能會這么做,也可能不會這么做。沒人知道我會怎么做。” 他讓全世界相信他已經同意暫 停兩周,以便伊朗重返談判桌。但隨后他還是發動了空襲。 一個模式正在顯現:關 于特朗普最可預測的事情就是他的不可預測性。他會改變主意,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學教授彼得·特魯博維茨(Peter Trubowitz)表示:“特朗普組建了一個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可以說是至少自理查德·尼克松以來在外交政策 領域最集中的機制。這使得政策決定更依賴于特朗普的性格、偏好和脾氣。”……
11.[1255]“AI智能體”的七大類型
The Information (2025.7.7)
按語: 本文載于《The Information》,介紹了AI智能體的概念、分類及其應用。AI智能體是一種能自主完成多步驟任務的AI技術,無需人類全程操控,分為業務任務、對話、研究、分析、開發、領域專用和瀏覽器七種類型,可廣泛應用于客戶服務、軟件開發、數據分析和專業領域等場景。企業積極開發這些智能體以提升效率并尋求商業增長,雖然它們仍需人工監督且可能出錯,但可以通過連接多個應用程序實現復雜任務。盡管運行成本較高(超過一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但使用的企業普遍認為其能有效節省人力,物有所值,潛力廣闊。
字數: 2,400
鏈接: https://t.zsxq.com/aE9rP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智能體”(agent)或“智能代理”(a gentic)這個術語在商業領域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以至于現在看起來似乎什么都能指代,又似乎毫無具體含義。 最簡單的“AI智能體”,就是一種能夠自主完成多步驟任務的AI, 不需要人類全程操控。換句話說,它的功能超越了基礎版ChatGPT的能力范圍。 過去一年里,AI公司推出了各種形式的“AI智能體”:有的以獨立應用程序形式出現,有的作為現有軟件的側邊欄或插件,還有的以網頁對話框形式存在。如下表所示,作為消費者,你現在可能會遇到七種類型的“AI智能體”——它們可能致力于無需人工介入就能解決你的客服 投訴……
12.[1253]英偉達的新晉大客戶:各國政府
The Economist (2025.7.13)
按語: 英偉達倡導“主權AI”理念,鼓勵各國政府投資本土AI基礎設施,利用本國數據訓練模型,以保護敏感信息、體現國家價值觀并擴大技術普及。多個國家積極響應,推動本土AI項目建設。文章認為,這一戰略可能造成資金浪費,且無法完全擺脫對美國核心技術的依賴,引發對納稅人資金是否真正受益的質疑。
評:這個趨勢有兩個驅動因素,一是英偉達作為私營企業的逐利動機;二是各國政府開發一個與本國政治需求充分“對齊”的AI體系(英偉達的優勢在于它提供的是硬件,不負責生產內容)——盡管這套體系在科技上是依賴美國的。但最終,受益的是美國政府,因為憑借英偉達的擴張,美國得以滲透并控制其他國家的AI基礎設施及生態體系,防止其“落入中國之手”——這正是新時代冷戰的前沿競爭領域。
字數: 1,800
鏈接: https://t.zsxq.com/fh9MJ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2023年底,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開始推銷一個新理念。他表示, 每個國家都應該擁有自己的AI系統;這些系統應當基于本國數據訓練,符合國家價值觀,并通過本土基礎設施構建。這位芯片巨頭的掌舵人將這類系統稱為“AI工廠”(AI factories)——它們吸收數據并產出智能成果。為了迎合政策制定者對制造業的偏好,他提出了“主權AI”(sovereign AI) 這一概念。 各國政界人士逐漸接受了這個理念。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公布了一項約230億美元的基金計劃,準備建設最多五座“AI超級工廠”(AI gigafactories)……
13.[1249]人工智能正在同質化我們的思維
The New Yorker (2025.6.25)
按語: 本文載于《紐約客》,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對人類思維的同質化影響。研究表明,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在輔助寫作過程中會顯著降低大腦活躍度,抑制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核心問題在于:1)AI依賴海量數據生成趨同化的內容,導致用戶產出內容和表達高度相似的文本;2)持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會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削弱個人表達特色,使寫作風格和文化視角趨于標準化;3)創意領域尤其明顯,人工智能建議和逐漸替代使用者的原創思考,形成思維惰性;4)人工智能看似高效、賦能,本質上是將人類思維引向單一、同質的均值上。
評: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就是均值水平,確切地說,是知識群體的均值水平,超出一般的人類用戶——因為人工智能學習所依據的數據必然是由知識群體為主創造的。所以,對于一般人類用戶來說,是能力的顯著提升。最后,大部分使用者的內容生產將達到一個較高的認知水平上,但注定是缺乏多樣性的。但要看到,在人類里,大部分人只能借助人工智能讓自己接近這個水平,能夠自主超出這個高位平均水平的人將是少數。問題來了:未來的知識生產、創作和一般的白領工作,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將使得一般的勞動者變得冗余:他們將淪為操縱人工智能的工具人,他們自己創造的東西是沒有特性、可以被相互取代,甚至不是用戶想要看到的(恐怕不會有多少人對主要由人工智能生產的文藝內容感興趣)。最終大部分人恐怕會被人工智能的平庸所埋葬,最終由人工智能所替代。
字數: 3,500
鏈接: https://t.zsxq.com/u9KEt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在去年 麻省理工學院 進行的一項實驗中,五十多名來自波士頓各大學的學生被分成三組,要求根據寬泛的題目撰寫類似SAT考試的議論文。題目包括“我們的 成就是否必須造福他人才能讓我們真正快樂”等。第一組學生被要求僅憑自己的思考完成寫作。第二組學生可以使用谷歌搜索查詢相關信息。第三組學生則獲準使用ChatGPT,這是一種能夠根據用戶提問生成完整段落或文章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所有三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都佩戴了裝有電極的頭戴設備,以便研究人員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情況……
14.[1246]華為重新設計AI芯片挑戰英偉達在華主導地位
The Information (2025.7.11)
按語: 華為正在重新設計AI芯片,以挑戰英偉達在中國市場主導地位的計劃。1)華為正在開發的下一代通用AI芯片,設計更加接近英偉達方案,可支持更廣泛的AI任務;2)新芯片將便于開發者從英偉達軟件平臺遷移,以提升華為產品吸引力;3)此舉旨在應對中國科技企業偏好英偉達,又受美國出口管制限制的局面;4)華為仍然面臨通用GPU設計經驗不足的挑戰,但如成功實施,將增強其在AI領域的競爭力。
字數: 1,200
鏈接: https://t.zsxq.com/G6TpS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內容摘要: ? 華為計劃研發更具靈活性的通用AI芯片 ? 新芯片將使AI開發者更容易從英偉達軟件平臺遷移 ? 華為在通用圖形處理器設計領域經驗有限 華為正在計劃對其下一代AI芯片 進行根本性重新設計,試圖從英偉達手中奪取市場份額。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正在開發新的AI芯片設計方案,使其芯片 能夠支持比現有產品更廣泛的AI開發工作。知情人士表示,這將使華為芯片的設計更接近英偉達和AMD采用的方案,讓中國AI開發者更容易從英偉達芯片轉向華為芯片……
15.[1245]馬斯克的失控聊天機器人Grok:一個警示性的AI案例
Financial Times (2025.7.11)
按語: 這是一篇關于馬斯克的聊天機器人Grok失控事件的文章,將其作為人工智能的警示案例。1)Grok輸出了反猶言論、種族歧視和其他爭議性內容,暴露了AI開發中缺乏充分壓力測試和安全防護的風險;2)失控原因包括訓練數據包含有害信息、馬斯克過度追求“言論自由”導致校準失誤,以及模型的“黑箱”特性使開發者也難以預測其行為;3)各種爭議事件引發全球爭議,導致歐盟調查、土耳其禁用,同時加劇廣告商擔憂,在政治、監管和商業上都負面影響Grok;4)更深層的問題涉及AI生成內容的平衡,例如在何種程度上迎合用戶,在何種程度上維護自主特性,以及在言論尺度上的邊界。5)整體突顯了加速開發AI所帶來的隱患,警示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系統以避免失控后果。
字數: 3,300
鏈接: https://t.zsxq.com/VBQkd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上周,埃隆·馬斯克宣布其公司xAI對社交平臺X的聊天機器人Grok進行了升級。他表示:“你們應該能感受到變化。”幾天 后,用戶確實發現了不同:這個機器人開始對阿道夫·希特勒表達出新的“欣賞”。 到了周二,這個聊天機器人開始輸出反猶言論,并自 稱是“機械希特勒”(MechaHitler)——這個稱呼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電子游戲中虛構的機器人版元首。 就在兩個月前,Grok曾在回答無關問題時反復提及南非 “白人種族滅絕”事件。xAI公司后來解釋稱,這是由于有人對引導AI回答的提示詞進行了“未經授權的修改”……
16.[1247]特朗普執政下美聯儲能否保持獨立性?
Financial Times (2025.7.10)
按語: 《金融時報》長篇報道,探討了特朗普執政下美聯儲能否保持獨立性的議題,源于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頻繁批評。1)特朗普公開指責鮑威爾拒絕降息,認為這增加了政府借貸成本,引發外界對央行政治干預的擔憂;2)盡管美聯儲面臨內部意見分歧和特朗普提名“影子主席”的威脅,但其制度設計及歷史教訓仍然總體支持對主席獨立性的維護;3)提名新主席需參議院批準,有可能遇到阻力,且專家分析,即使特朗普的忠誠者上任后也有可能效仿獨立的傳統;4)盡管壓力增大,但美聯儲仍然有希望通過共識構建和制度韌性,保持相對的政治獨立性。評:文章對美聯儲維持獨立的能力的判斷十分樂觀,恐怕有些過于樂觀。
字數: 4,700
鏈接: https://t.zsxq.com/ePVCT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在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 rde)上個月舉行的年度論壇上,她特意對一位來自歐洲以外的央行行長大加贊賞。 拉加德表示,鮑威爾堪稱“勇敢央行 行長的典范”。這番話引發全場熱烈掌聲,當時這位美聯儲主席正低著頭坐在主桌旁。 央行精英階層的這番贊譽,與鮑威爾幾 小時前從全球最具權勢之人那里受到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在其Truth Social平臺發布了一張 手寫便條,用標志性的黑色記號筆在一張央行利率表格上涂寫——瑞士利率最低,美國排在第35位。他指責自己首任期內任命的鮑威爾沒有降息,稱其“讓美國損失慘重”……
17.[1238]抱歉馬斯克,第三黨早已存在——它叫 MAGA
Bloomberg (2025.7.13)
按語: 彭博的觀點文章,探討馬斯克試圖組建第三政黨的政治抱負及其現實困境。作者通過對比特朗普成功改造共和黨為“MAGA運動”的案例,指出歷史已經有成功的先例,而馬斯克缺乏連貫政策綱領和明確政黨定位,其矛盾立場難以形成明確的身份認同和政治認可。盡管存在選民對第三政黨的普遍期待,但美國現有政治體制的結構性壁壘使新黨難以突破,而馬斯克本人公信力的嚴重下滑更讓這一計劃雪上加霜,幾乎注定難產。
字數: 1,700
鏈接: https://t.zsxq.com/ER0km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埃隆·馬斯克似乎總是搖擺不定。他一會聲稱“已經做夠”政治投入要專注商業,一會揚言砸錢組建新政黨對抗“單一政黨體制”。7月4日在X平 臺發起投票后,他寫道:“支持組建新政黨的人以2比1占優,你們會如愿以償!” 這位世界首富說得沒錯。多年來美國民眾一直渴望突破紅藍陣營。去年10月蓋洛普民調顯示58%的人支持第三政黨,反映出對選擇匱乏和黨 派惡斗的普遍不滿。雖然第三方支持率時有起伏,但追求更多選擇的呼聲始終存在。 然而選民嘴上說要更多選擇,投票時第三方候選人卻從未真正突破。2020年僅有1.79%選民投票給第三方總統候選人,2024年這個數字微升至1.85%(不含哈里斯和特朗普)……
18.[1248]在哈馬斯當人質的500天:從綁架到生存的煎熬歷程
The Economist (2025.7.11)
按語: 本文講述了以色列青年奧默·申托夫在哈馬斯綁架后的500天人質生存歷程。他通過為綁架者打雜來維持生命,在黑暗和孤獨中依靠宗教信仰和家庭回憶支撐精神,經歷心理煎熬與威脅。文章描述了他與武裝分子的復雜互動,包括強迫勞動、虛假認同等生存策略,以及獲釋后與家人團聚的喜悅和心理康復挑戰,
字數: 9,200
鏈接: https://t.zsxq.com/ZJMm0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2023年10月6日下午,雪莉·申托夫(Shelly Shem Tov)和丈夫馬爾基·申托夫(Malki Shem Tov)帶著三個孩子前往耶路撒冷慶祝生日。21歲的小兒子奧默·申托夫(Omer Shem Tov)幾個月前剛服完義務兵役,當時正在特拉維夫一家高檔餐廳當服務員,為旅行攢錢。雪莉回憶道:“我們吃飯,說笑,喝葡萄酒。 回來的路上,我心里充滿感恩。我抬頭望著天空,感謝上帝賜予我的一切。” 這家人回到位于赫茲利亞的舒適住宅。這座富裕城市緊鄰特拉維夫北部。奧默去朋友瑪雅·雷格夫(Maya Regev)家接她和她的哥哥伊泰。兄 妹倆剛從墨西哥旅行歸來,奧默說服他們一起去參加音樂節……
19.[1239]美國槍支暴力蔓延全球
Foreign Affairs (2025.7.9)
按語: 《外交事務》文章,指出美國特有的槍支暴力問題正通過“哥倫拜恩效應”(著名校園槍擊案)向全球蔓延,多國槍擊事件顯示受到美國槍擊暴力案件的直接啟發,而美國的社交媒體也在進一步放大美國的暴力影響,使得槍支暴力已成為美國最危險的“出口品”。結果,盟友國家發布赴美旅行警告、起訴美國槍企以追究責任;地緣政治對手國家更直接質疑美國的人權狀況。槍支暴力問題不僅影響盟友的社會穩定,更嚴重地侵蝕美國的軟實力,使美國既喪失道德話語權,也削弱了實現地緣目標的能力。
字數: 3,700
鏈接: https://t.zsxq.com/QuuL4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槍支暴力已經成為美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據槍支暴力檔案庫統計,2020年至2023年間,美國每年發生超過600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定義為造成至少四人傷亡且 不含槍手的案件),相當于日均近兩起。青少年承受著不成比例的身心創傷:如今槍支暴力已經成為美國1至17歲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024年由“每個城鎮保障槍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組織(我擔任該組織幸存者研究員)、極化與極端主義研究創新實驗室以及南方貧困法律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發現,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至少有一人遭受槍擊受傷或死亡”……
III. 如何加入(并閱讀全文):掃二維碼
歡迎加入 「兔主席的寶藏」 ,兔主席/tuzhuxi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數量 : 2024年11月上線至今,1,000+篇文章、300萬+字
定位 :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 :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內容 :國際臻選、快評
標簽 :美國研究、中美關系、特朗普、馬斯克、俄烏戰爭、AI、電動車、商業財經……
持續 :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