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最快"上市即退市"的紀錄嗎?成立僅3年登陸美股,不到1年閃電退市——極氪剛剛用一紙合并協議,在中國新能源車企的資本棋局上落下驚天一手。當吉利汽車宣布全資收購極氪,這場價值25.66美元/股的私有化交易,不僅撕開了李書福"造車帝國"的戰略底牌,更折射出中概股集體撤離華爾街的洶涌暗流。
閃電合并背后的三重算計
7月15日那紙協議背后,藏著李書福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商業邏輯。收購價25.66美元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暗合極氪去年8月IPO發行價——這位"汽車狂人"用原價回購的動作,既規避了美股做空風險,又完美繞開了股東訴訟的雷區。
更精妙的是交易結構設計:允許股東選擇現金或吉利股票置換。這招"二選一"既安撫了早期投資人,又將極氪核心技術人才通過股權綁定。數據顯示,合并后吉利新能源車產能將突破200萬輛,純電車型毛利率有望提升3-5個百分點。
中概股撤退潮的冰山一角
極氪的退市絕非孤例。2023年至今,已有23家中概股啟動私有化流程,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2.6倍。從蔚來到小鵬,新能源車企正集體上演"逃離華爾街"的戲碼。
深層原因直指地緣博弈的殘酷現實: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近300家中概股面臨審計底稿危機。更值得玩味的是估值歧視——極氪在美股市盈率僅為特斯拉的1/8,這種"估值骨折"現象正在倒逼中國企業重估資本戰略。
李書福的"汽車帝國"拼圖
合并極氪后,吉利將成為罕見的"全動力覆蓋"車企。從15萬元的博越L到50萬元的極氪009,從甲醇重卡到飛行汽車,李書福正在搭建一個堪比大眾集團的"汽車聯合國"。
這個戰略在《臺州宣言》中早有伏筆:"一個吉利行動"本質是場資源整合革命。沃爾沃的安全技術、極氪的SEA浩瀚架構、路特斯的跑車基因,此刻正在杭州灣的實驗室里發生鏈式反應。正如特斯拉用4680電池改寫規則,吉利可能要下一盤更大的棋。
當資本市場的潮水退去,裸泳者終將現形。極氪的退市不是終點,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資本驅動轉向技術驅動的轉折點。在這場百年未有的汽車業大變局中,或許正如李書福常說的那句話:"真正的賽道不在紐交所,在用戶心里。"那些看懂這場合并玄機的人,此刻正在重新繪制智能電動時代的價值坐標。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