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也白贏?
立陶宛馬拉松奇葩規定:俄選手沖線也不算冠軍,想參賽還得先罵自家政府再說……
立陶宛維爾紐斯馬拉松賽最近因為一條離譜規定火了。主辦方15日放話:就算俄羅斯或白俄羅斯選手第一個沖過終點線,也絕不承認他們的冠軍資格。更絕的是,俄白選手想參賽,得先公開譴責本國政府,否則連掏65歐元報名費的資格都沒有。網友調侃:“這哪是馬拉松,分明是政治表態大會,‘小破碗’的倔強有點太上頭了?!?/p>
離譜規定三連:冠軍不算數、參賽先罵政府、只認本國人
這場馬拉松的規則,簡直把“體育無國界”踩在腳下摩擦:
第一,冠軍資格搞“國籍歧視”。賽事代表說這是“立陶宛封閉式比賽”,只有立陶宛公民能爭奪獎牌。也就是說,哪怕外國選手跑得再快,成績再好,也只能當“背景板”,獎牌全歸本國人。
第二,俄白選手被單獨針對。不光拿不到名次,連官方成績排名都進不去——就因為主辦方內部規定“禁止出現俄白兩國國名”。更狠的是,想參賽?先公開譴責俄羅斯或白俄羅斯政府的政策,不然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第三,錢花了也可能白跑。報名費65歐元(約500人民幣),但俄白選手哪怕乖乖交錢、罵了政府,最后沖線第一也拿不到冠軍,等于“花錢跑個寂寞”。有跑友吐槽:“這波操作,比跑全程馬拉松還累心?!?/p>
小國的“政治倔強”:體育成了表態工具
這事兒看著荒誕,其實和立陶宛對俄的強硬立場脫不了干系。俄烏沖突后,立陶宛是歐盟里對俄態度最激進的國家之一,斷氣、斷貿易、驅逐外交官,各種操作沒停過。這次把馬拉松賽變成“反俄舞臺”,更像在借體育表政治態度。
但運動員們懵了。有在立陶宛訓練的俄羅斯跑者無奈說:“我就想好好跑步,憑啥要我罵自己國家?”白俄羅斯田徑協會也懟主辦方:“體育摻這么多政治,丟的是你們自己的臉?!?/p>
國際田徑聯合會(World Athletics)之前對俄白運動員有禁令,但大多是“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沒要求“譴責政府”這么離譜。這次維爾紐斯馬拉松的規定,連一些歐洲網友都看不下去:“贏了不算數,還要逼人家罵政府,這已經不是倔強,是小家子氣了。”
體育精神碎了一地:從“更快更高更強”到“先看國籍再跑步”
這場馬拉松的爭議,戳中了體育圈的痛處——當政治綁架了體育,受傷的永遠是那些單純熱愛運動的人。
以前說“體育無國界”,奧運會上不同國家選手互相擁抱、遞水的畫面感動過不少人。但現在,立陶宛這操作等于明說:“國籍比成績重要,政治立場比體育精神值錢。”
有網友翻出歷史: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互相抵制,最后傷害的是一代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現在倒好,連個馬拉松都要搞這套,以后是不是跑步前得先查戶口本?”
更諷刺的是,賽事名叫“維爾紐斯馬拉松”,本想借賽事提升城市名氣,結果因為這規定成了國際笑柄。有游客調侃:“去立陶宛跑馬,得先背好‘政治正確’臺詞,不然跑第一也白搭。”
結語:倔強過頭,丟的是體育的臉
立陶宛的“小破碗倔強”,本質上是把體育當成了政治宣泄的工具。但馬拉松的意義,本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而非用國籍和政治立場畫圈圈。
俄白選手就算真的罵了政府、跑了第一,又能怎樣?除了讓賽事蒙羞,啥也改變不了。就像有跑者說的:“真正的冠軍,從來不是靠規則偏袒來的??颗艛D別人贏來的獎牌,戴在脖子上也硌得慌?!?/p>
(據維爾紐斯馬拉松官網聲明、國際田徑聯合會回應、網友評論綜合整理)
爆款標題三選一
? 《贏了也白贏!立陶宛馬拉松放狠招:俄選手沖線不算冠軍,還得先罵自家政府》
? 《體育變政治秀?立陶宛馬拉松:俄白選手奪冠不算數,參賽先譴責政府》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