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疑慮集中在續航焦慮和補能便利性上。然而,隨著市場保有量的激增和各類事故的曝光,安全焦慮,特別是電池安全和碰撞安全,正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型的核心關注點。各大品牌顯然也洞悉了這一消費心理的微妙轉變,試圖通過還原更復雜、更極端的真實事故場景,來展示自身的安全實力。
近日,在中汽中心天津碰撞試驗室的一場模擬城市交通事故的極端測試中,一汽奧迪Q6L e-tron以遠超行業標準的碰撞表現,成功挑戰了“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的連環碰撞。
這場測試的場景設計為:一輛Q6L e-tron在T字路口遭遇突發狀況,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成功剎停,避免撞上橫穿馬路的兒童假人。緊接著一輛重達3噸的失控貨車以50公里/小時的速度側面撞擊,隨后車輛又被剛性柱體夾擊。相較于國標0.95噸移動壁障車、50公里/小時的側碰標準,此次測試的碰撞勢能高達國標三倍,且兩次強烈碰撞之間沒有緩沖,這無疑是對車身結構和能量管理能力的極限挑戰,因為在電動汽車領域,側面碰撞尤其被視為對電池包安全性的嚴峻考驗。
結果令人矚目。Q6L e-tron的乘員艙保持完整,A、B、C、D柱未發生結構性失效,電池組未見變形或起火,高壓系統毫秒級斷電,所有安全氣囊正常展開,假人傷害值處于優秀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電動車核心的電池組,在這種夾心式沖擊下依然安然無恙,顯示出奧迪在電池安全設計上的深厚功底。
此外,碰撞后的救援機制也日益受到重視。Q6L e-tron在碰撞后半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紅色應急拉手正常彈出,前排車門可正常打開,電動座椅可調節,車窗自動下降以保障空氣流動,雙閃及時開啟,E-CALL自動啟動并接通人工客服。這些看似細微的環節,在真實事故中往往能決定生命安危,也反映出行業對“全域安全”的理解已從碰撞瞬間延伸至事故發生后的全鏈路。
據一汽奧迪提供的相關資料介紹,Q6L e-tron在開發階段經歷了76次碰撞、301次行人保護實驗、16次靜態強度實驗等,其車頂抗壓能力達到10噸,遠超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標準。此外,奧迪全球220名安全專家每年進行1000多次復雜碰撞測試和20000次虛擬事故模擬,不斷致力于開發新的安全功能。
依托奧迪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PPE豪華純電平臺,奧迪Q6L e-tron采用高強度鋼和鋁合金打造的賽車級籠式車身,材料占比達83%,超高強度熱成型鋼占比34%,抗拉強度最高2150兆帕,整車扭轉剛度達46150N·m/Deg。此外,電池組區域近乎100%覆蓋超高強度鋼,配合4橫3縱布局有效分散撞擊力。這些設計讓Q6L e-tron在極端條件下仍能保護乘員和電池安全。
封面新聞記者 劉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