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第二十季已經殺青,至于定檔何時播出還未確定。目前,這部劇的主演陣容整體老化,還能夠拍多久也是一個未知數。比起隔壁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更有可能獲得一個圓滿的結局。新一季的拍攝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就是牛大春魯牛。已經84歲的“牛局長”這些年逐漸減少了在公眾面前露面,不過在能力范圍內他還是積極投身到影視劇拍攝和粵語文化傳承中去。
誰能到魯牛其實并不是廣東人,他是上海人。不過已經在廣東大半輩子的他早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廣東人,而廣東的觀眾也已經將他當成是“老廣”。這里不得不說到廣東人的務實和包容的心態,只要愿意融入到南粵大地這塊土地和文化中,觀眾就會給予最大的關注和喜愛。像是上世紀80、90年代火遍嶺南地區的侯玉婷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她一開始也不怎么會說粵語,但一旦她把廣東當家,廣東人也把她當家人。郭昶也是如此,東北出生的他在廣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沃土,在這里他成為了廣東人至今念念不忘的笑星。
說回魯牛,他在廣東地區也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他演出的影視作品都可以說是部部經典,雖然角色都算不上絕對主角,但每一個角色都足夠精彩,讓觀眾對他有深刻的印象。魯牛戲好但私下生活低調,他很少透露自己的家庭情況,但對于廣府文化的傳承還是很上心的。
魯牛的從藝之路,塑造無數經典角色
魯牛原名羅聽午,1941年出生在上海,不過他大半輩子都呆在廣東,尤其是廣州和佛山。魯牛這個藝名的由來也是讓人覺得有趣,一方面,因他年輕時在農場干活賣力,被工友稱為 “老牛”,“魯牛” 是 “老牛” 的粵語諧音;另一方面,他崇拜魯迅,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視為人生座右銘,故取藝名 “魯牛”。
魯牛從廣州21中學畢業之后,下鄉務農十一載,幾經坎坷挫折,憑借著堅韌不屈的性格,鍥而不舍的精神,自學成才。他的表演風格樸實自然,正反喜等角色均可,無論是話劇或影視的表演均得行業和觀眾好評。
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老廣東人最愛的粵語本土劇《萬花筒》,當時在佛山粵劇團的魯牛正好被廣東電視臺選中,出演了兩個單位聯合制作的劇作。魯牛在劇中出演阿昌一角,身份是“昌記士多店”的老板,一夜之間他便紅遍嶺南地區,一下子在廣東打開了知名度。
緊接著,他演出了《亂世香港》、《冷暖兩心知》、《情滿珠江》等多部 “粵味” 電視劇,“大碌木”、“大只廣”等角色也深入人心。除了電視劇,他在電影上也有出色的演繹,《血沃油山》魯牛飾地下黨員守業,該劇被省委宣傳評為集體三等獎;《女人街》中他因出色的表演赴京參加“中國第一屆電影節”,而他在《羊城奇遇記》中飾第一主角“阿昌”曾被提名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他在廣東人最喜愛的三大短劇中均有精彩的發揮。他在《外來媳婦本地郎》中飾演的“康祈宗的最大克星”番薯昌,在《乘龍怪婿》中飾演“吳好向錢莊”的總管羅沖圍,在《七十二家房客》中飾演“太平街警察分局”的牛局長,這些角色都深受廣東觀眾喜愛。除此之外,他在《老貓燒須》、《扭計師爺陳夢吉》等劇中都有貢獻不錯的演技。
魯牛雖多飾演配角,但演技精湛,能將各種小人物塑造得十分經典,無論是老實善良的阿昌,還是古靈精怪的番薯昌,亦或是貪婪兇狠的牛局長,他都能演繹得淋漓盡致。
《外來媳婦本地郎》中的番薯昌、《七十二家房客》的牛大春,成生涯代表作
作為廣東臺的兩部長壽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兩部劇陪伴了好幾代廣東人。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中他飾演的番薯昌在第6集 “爭房喜劇” 中首次出場。他騙康祈宗說昌盛街要修路,新公路會經過康家旁邊,誘使康祈宗急忙與大哥調換房間,展現出其狡猾的性格特點。在《外》劇一眾反派角色中,番薯昌可以說是“西關第一惡人”,他在劇中先后兩次坐牢,街坊們見到他都嚇破膽,連一向滑頭的康祈宗在他面前都吃了不少虧。
魯牛其實有很久沒有在《外》劇露面,最近一次還是在“康嬸的心愿”這一集中,久未露面的“番薯昌”回到了西關昌盛街,并且為80歲的康嬸祝壽。此后番薯昌就再也沒有出現了。其實在郭昶去世之后,魯牛就很少出現在《外》劇了,沒有了一個優秀的對手戲演員,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無趣。
在《七十二家房客》中的牛大春在第一季第八集就登場了,他在妻子的扶植下,憑借其背后的關系成為廣州市警察局太平分局局長,管理著包括三六九、一四七、二五八在內的巡警隊伍。牛大春從登場起就與七十二家大院的窮人租戶產生矛盾,經常憑借權勢欺負租戶。牛局長外形虎背熊腰、滿臉肥肉,給人一種威嚴又貪婪的感覺,魯牛將這一角色演繹得十分生動,深受廣東觀眾喜愛。
這兩個角色也是魯牛在廣東地區能夠一直被人記住的兩個角色,可以說是他職業生涯的代表作。
退休二十余年,婚姻成謎,過上低調的晚年生活
魯牛在2003年從佛山話劇團退休,但在影視行業依舊很活躍,他說只要自己身體允許就會繼續拍戲。閑暇時,他喜歡畫鋼筆畫,也會和朋友小聚喝酒,享受晚年生活。不過他的感情生活一直都很低調,沒有人知道他的家庭狀況。
談及在廣東生活的大半輩子,魯牛表示,“我人生最大的感觸就是能夠獲得廣東人的認同,盡管我并不是廣東人,但是這里的人卻喜歡我,認同我,而且一直把我當成自己人,在我看來,你到哪里生活,你就應該把自己擺進當地,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飲食習慣都懂得融入進去。”他確實在身體力行地推動粵語文化傳播,他關注粵語傳承,呼吁保護粵語環境。
所以雖然魯牛是外省人,但廣東人早已經把他當成“老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