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觀看視頻
7月14日,被譽為“世界銅鼓王”故鄉的北流市又發現一面銅鼓。該銅鼓具備北流型銅鼓的典型特征,而北流型銅鼓一般認為是東漢至隋唐的產物,極其珍貴。它的出土,為研究北流型銅鼓增添了新的物證,極具考古價值。
記者來到六麻鎮經龍村山口垌組一座山嶺的半山腰上看到,北流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和村民一起,對已經裸露部分鼓邊的銅鼓進行發掘。據村民蘇健軍介紹,他是在清理房屋后面的滑坡泥土時發現這面銅鼓的。
當地村民 蘇健軍
就是(屋后)山體滑坡,然后(我)清理這些泥土的時候發現的。
北流市博物館接到情況反映后,立刻組織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發掘和保護工作。隨著這面銅鼓完整地展露在人們面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發現這面銅鼓保存比較完整,從其特征分析,判斷它就是北流型銅鼓。
北流市博物館館長 盧俊成
我們通過對這個文物初步了解,它就是我們北流型的銅鼓。從它的形狀,還有它的紋路,還有它的青蛙、八道太陽芒,從這幾個方面的特征斷定了這個就是我們的北流型銅鼓,是比較完整的一個銅鼓。
北流型銅鼓以其雄偉的形體和獨特的設計,在銅鼓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類銅鼓在漢至唐代間流行,主要分布于廣西的東南部和廣東的西南部以及海南等地。經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場初步測量,該銅鼓的底部直徑為95厘米,面部直徑96厘米,高55厘米。鼓面的太陽紋清晰可見、六只青蛙栩栩如生,是迄今北流市出土的比較完整的古代銅鼓。目前收藏于廣西民族博物館的“世界銅鼓王”,1972年發現于北流市六靖鎮水沖庵, 為現存的世界最大銅鼓。7月15日,這面新發掘的銅鼓,已經運回北流市博物館保存,下一步將邀請專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鑒定。
圖文來源:玉林廣播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