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對外人客客氣氣,說話溫和有禮,誰都夸他脾氣好;可轉身對伴侶卻判若兩人,一點小事就暴躁發(fā)火,說話夾槍帶棒,把最壞的脾氣都給了最親近的人。
這種 “對外人善、對伴侶兇” 的反差,讓人既委屈又不解:為什么他能對別人和顏悅色,卻對我如此暴躁?其實這種行為背后藏著真實的心理,一個人對伴侶暴躁、對外人和善,多半是這 2 個原因,很準,看清了才能少受委屈。
原因一:把伴侶當 “情緒垃圾桶”,覺得 “你該包容我”
對伴侶暴躁的人,往往是把伴侶當成了 “情緒垃圾桶”,覺得 “我們最親近,你就該包容我的壞脾氣”。他們在外人面前要維持 “好形象”,把所有的壓力、不滿、負面情緒都憋在心里,回到家面對伴侶時,就徹底卸下偽裝,毫無顧忌地發(fā)泄出來。
在外受了老板的氣,不敢反駁,回家就對伴侶發(fā)脾氣 “飯怎么還沒做好,餓死了”;和朋友鬧了矛盾,心里憋屈,就對伴侶挑刺 “你怎么這么煩,別跟我說話”;甚至開車被人別了一下,也會把火氣撒在伴侶身上 “你剛才為什么不提醒我”。他們把伴侶的包容當成理所當然,卻忘了伴侶也會難過、會受傷。
對外人和善,是因為 “沒必要對他們發(fā)脾氣”,怕影響關系、怕被議論;可對伴侶暴躁,是覺得 “你不會離開我”,所以敢肆無忌憚地傷害。這種人看似是 “親近才敢發(fā)脾氣”,實則是自私,把最親近的人當成情緒的宣泄口,卻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把伴侶當 “情緒垃圾桶” 的人,愛的是 “被包容的自己”,不是真正的伴侶。
原因二:沒本事解決問題,只能拿伴侶 “撒氣”
對伴侶暴躁的人,往往是沒本事解決問題,遇到困難不會想辦法,只能通過對伴侶發(fā)脾氣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焦慮。對外人他們不敢撒野,怕被反擊、怕丟面子,只能把火撒在 “最安全” 的伴侶身上。
工作沒做好被批評,他不會反思 “怎么改進”,而是對伴侶暴躁 “都怪你天天打擾我,不然我肯定能做好”;生活遇到挫折,他不會想 “怎么克服”,而是對伴侶發(fā)火 “要不是跟你在一起,我肯定過得更好”;甚至自己犯了錯,也會推卸責任 “都怪你沒提醒我,不然我怎么會出錯”。他們用暴躁掩蓋自己的無能,用指責轉移自己的焦慮。
對外人和善,是因為 “需要維持表面和平”,怕得罪人、怕惹麻煩;可對伴侶暴躁,是因為 “知道伴侶不會輕易離開”,所以敢用發(fā)脾氣來逃避問題。真正有本事的人,會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把困難當成挑戰(zhàn),而不是拿伴侶撒氣。沒本事解決問題的人,才會對伴侶暴躁,因為這是最輕松的 “逃避方式”,卻最傷人心。
一個人對伴侶暴躁、對外人和善,不是 “親近的表現(xiàn)”,是自私和無能的暴露:把伴侶當情緒垃圾桶,是自私;拿伴侶撒氣逃避問題,是無能。這種反差不是愛,是傷害,別再用 “他只是壓力大” 來安慰自己。
真正的愛,是把溫柔留給最親近的人。對外人友善是禮貌,對伴侶溫和才是真心。那個能對別人和顏悅色,卻對你暴躁的人,不是不懂溫柔,是不愿對你溫柔;不是不會控制脾氣,是不想對你控制脾氣。
看清這兩個原因,別再傻傻包容他的暴躁。告訴他 “你的情緒我可以理解,但你的脾氣我不接受”;提醒他 “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別拿我撒氣”。如果他依然不改,就該明白:他愛的是 “能包容他脾氣的你”,不是 “真實的你”。真正的幸福,是和一個愿意對你溫柔、對你耐心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在暴躁中消耗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