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比亞迪月銷30萬輛、問界M9單月交付破2萬、理想L6殺進SUV銷量榜前七的時候,合資品牌似乎終于回過神來了——燃油車才是它們的命根子。于是,2025年下半年,我們迎來了一波“復古”操作:馬自達CX-5換代、豐田RAV4改款、捷達VS8全新上市,清一色的燃油SUV,甚至連混動都算“高科技”了。這架勢,仿佛在向市場宣告:“別急著判燃油車死刑,我們還能打!”
馬自達CX-5
先看馬自達CX-5,這款2016年問世的老將,靠著終端5萬+的優惠硬是撐到了2025年,月銷還能維持在3000輛左右,堪稱合資SUV里的“僵尸戰士”。但馬自達顯然不甘心只靠降價續命,7月10日,全新一代CX-5官圖發布,前臉換裝超大蜂窩格柵+分體式L型日行燈,側面線條依舊緊繃,尾部字母標+新尾燈設計,尺寸全面升級到4690/1860/1695mm,軸距加長76mm,終于不用被吐槽“后排像小板凳”了。
內飾砍掉大量物理按鍵,塞進一塊15.6英寸懸浮屏,但倔強地保留了機械擋把——馬自達的“駕駛者之車”人設不能崩。
動力更是亮點,2.5L自吸發動機功率有望突破300馬力,匹配祖傳6AT,2027年還將推出SKYACTIV-Z混動版。不過,這套組合在歐洲能打,到了中國市場,面對比亞迪DM-p、華為增程的降維打擊,馬自達還能靠“zoom-zoom”的情懷收割多少信徒?
全新RAV4
比馬自達更務實的是豐田。全新RAV4雖然換了個更兇悍的前臉,但側面和車尾幾乎照搬現款,軸距還是2690mm,被網友吐槽“換殼式換代”。
內飾倒是跟上了時代,12.3英寸液晶儀表+12.9英寸中控屏,TSS 4.0輔助駕駛系統能實現L2++級智駕,但和華為ADS 4.0、小鵬XNGP比,依然像是諾基亞碰上了iPhone7。
最狠的是動力策略——海外版直接砍掉純燃油車型,只留2.5L HEV和PHEV,但國產后大概率會塞回2.0L自吸拉低起售價。畢竟,現款RAV4月銷近2萬輛,其中一半銷量來自17萬以下的低配燃油版。豐田很清楚:在中國市場,“省油可靠”比“技術先進”更能打動錢包。
捷達VS8
如果說馬自達和豐田還在努力維持品牌溢價,那捷達就是徹底撕掉遮羞布,用“德系皮+國產價”硬剛新能源。VS8作為捷達品牌全新中型SUV,4629mm車長+2731mm軸距,比VS7大了一圈,但設計絲毫不廉價——無邊界格柵、貫穿式燈帶、隱藏排氣,
內飾設計簡潔大方,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懸浮式中控屏、全液晶儀表、懷擋設計,這些配置在同級別車型里算是相當不錯了。
動力則延續大眾祖傳EA211 1.4T+6AT組合,110kW、250N·m的數據放在2025年堪稱“弱雞”,但架不住皮實耐造,百公里油耗6L出頭,加92號油就能跑。最關鍵的是價格,參考VS7(10.79萬起),VS8起售價很可能殺進10萬內,直接對標哈弗H6、長安CS75 PLUS。捷達的算盤很清晰:“買不起新能源?我這有更便宜的德系SUV!”
這三款車的集體亮相,暴露了合資品牌的真實心態:新能源轉型?先緩緩,燃油車還能再撈一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SUV銷量榜前20名中,燃油車仍占12席,星越L、CR-V、RAV4等老將銷量甚至逆勢增長3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充電設施仍不完善,另一方面,燃油車在保險、保值率、維修便利性上的優勢短期內難以被顛覆。尤其是10-20萬區間,消費者對價格極度敏感,一臺省油耐用的合資燃油SUV,依然比同價位續航焦慮的純電車型更讓人安心。
但燃油車的反撲能持續多久?馬自達CX-5的2.5L自吸再強,零百加速也跑不過20萬級的比亞迪宋L DM-p;豐田RAV4的混動再省油,用車成本也打不過插混車型的“0油耗通勤”;捷達VS8的1.4T再經典,性能也被長安藍鯨1.5T碾壓。更可怕的是,國產新能源的智能化優勢正在形成代差——當你還在用CarPlay的時候,別人已經玩上了城市NOA和鴻蒙車機。
這場燃油VS新能源的戰爭,結局早已注定。但對于那些尚未準備好擁抱電動的消費者,馬自達的駕控、豐田的省心、捷達的性價比,依然是2025年最穩妥的選擇。只不過,當2030年燃油車徹底淪為小眾玩具時,這些“最后的燃油戰士”,或許會被后人調侃為“化石時代的絕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