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自然,女丹謝仙姑派祖師
謝自然因仰慕司馬承禎的盛名,拜入其門下。然而,老道長認為仙姑難以有大成,不愿傳授道術。無奈之下,她遠赴海外尋找蓬萊仙洲,在海上歷經漂泊之苦,方才悟出當初選擇的正確性,于是再次投奔司馬承禎。最終,她修煉成仙。
謝自然是唐代著名的道姑,也是女丹修煉中謝自然仙姑派的創始人。她從辟谷、服氣入手,修煉道術,其修煉方式為后世女性修真者所效仿。謝自然的師父正是司馬承禎,她求師的故事廣為流傳。
謝自然出身于華陽的官宦之家,自幼便有慧根,幼年便出家修行,常誦《道德經》、《黃庭內篇》。少年時因偶然機緣開始辟谷,自此僅以柏枝和各種藥餌為食。
四十歲那年,謝自然開始云游四方,游歷道教的各處洞天福地,希望能尋訪到一位名師以助修煉成仙。聽聞桐柏山的道長司馬承禎道行高深,她便前往桐柏山玉霄峰拜見,期望道長能收其為徒。拜師后,謝自然居于山野,每日為司馬承禎砍柴做飯。然而,司馬承禎認為女性修煉難度較大,并未傳授她道術。謝自然卻堅持不懈地服侍司馬承禎,道長為其精神所感動,于是婉轉問道:“我并無甚道行德業,怎能承受如此供養?你究竟有何所求?”
謝自然說:“我在萬里之外便聽聞師父的度世道行,心中甚為向往,因此特地前來拜師,希望能求得大法,超脫俗身,此外別無所求。”盡管謝自然一片誠心,但司馬承禎認為歷代道姑鮮少有人能得傳上乘法門,輕易破例收徒恐對自己的道法有所損害,因此一直推托,不肯傳授法術給謝自然。謝自然堅持了數年,見司馬承禎仍無意傳道,心中暗自嘆息:“雖得遇名師,卻無緣得其道法,莫非是天意如此?每次登上玉霄峰頂,遠眺滄海,蓬萊仙島似乎并不遙遠,看來人間難覓明師,不如前往海上仙山尋訪。”
于是,謝自然毅然離開司馬承禎,獨自踏上前往蓬萊仙境的旅程。她舍棄了一切身外之物,僅身著一件布道袍,將一卷竹席拋入海中,端坐其上,任由海浪載沉載浮。幸運的是,一艘新羅國的船只將她救起。上船后,她目睹海水中泛起陰冷的火光,新羅國的船只便在這詭異火光中航行。經過一年的漂泊,海面上驟起大風,船只被風浪吹至一處海域,那里的海水黑如墨汁。隨后,船只又陸續漂過粉紅、朱紅、黃色的海面。
風向驟然轉變,船只駛入一個陽光明媚的海灣。遠處,一座大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山上草木蔥郁,云霧繚繞,飛禽走獸皆為黃色。全船人員紛紛登山,發現山上的石頭盡是硫磺。商人們隨即丟棄船上的貨物,裝載了滿滿一船硫磺。
返航途中,船只再次駛過那片海面顏色各異的海域。一個月后,船遭遇了一場大風,滿船人驚恐萬狀。海中大鯨魚噴吐著白色水汽,海面浮現出形態各異的鬼神怪獸,景象駭人。然而,謝自然卻鎮定自若,焚香虔誠地向蓬萊島上的仙人們祈禱。
很快,船被風刮至一座山下,山上林木茂盛,鳥鳴花香,一股清新的霧氣籠罩著小島。船老大率先登島探查,發現遠處有許多房舍。謝自然心中暗想,是否飄到了仙山。船老大返回后,建議大家上岸休息,待風勢減弱再啟航。眾人登島后,謝自然獨自漫步。她來到一處清幽之地,遇見幾位道士,身后跟隨數名青衣侍者。風穿林而過,發出悅耳的金石之聲,花草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庭院中飼養著各種珍稀動物,彩色的鸞鳳、雪白的仙鶴、碧綠的雞、五彩斑斕的狗。青衣侍者引領謝自然拜見一位道士,這位道士頭戴花冠,身披霞帔,相貌端莊。
道士問謝自然:“你想去何處?”謝自然答道:“我欲前往蓬萊仙島尋師,希望學到超脫塵世、踏入仙界的法門。”道士微笑道:“蓬萊島四周環繞弱水,輕如鵝毛亦會沉沒,且距離此地三十萬里之遙,乘船難以抵達,唯有飛仙方能登島。天臺山的司馬承禎道長道行深厚,其名已錄入仙籍,如今他正隱居赤城山。你若有意修仙,他足以成為你的良師,何必遠赴那遙不可及的蓬萊仙島?不如返回拜司馬承禎為師。”謝自然向道士道謝后,返回船上。她剛踏上船,海上便驟起順風,船老大召集眾人歸船,升起帆篷返航。此次順風順水,大風持續三日,他們迅速返回了出發的港口。
謝自然再次登上天臺山拜見司馬承禎,將自己在海外的奇遇一一告知,并請求道長寬恕她離去的過錯。司馬承禎見謝自然求道之心堅定不移,便應允擇吉日設壇傳授大法。謝自然得償所愿,加之勤奮修煉,終于在貞元年間,白日飛升成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