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2025年7月的哥本哈根議會大廳,94張贊成票如同重錘落下,僅有11張反對票顯得孤立無援。丹麥議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的新法案,徹底改寫了格陵蘭島的未來。美軍自此可在丹麥領土自由駐扎、儲存裝備、開展軍事活動,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士兵在丹麥犯罪將移交美國軍事法庭審判,甚至擁有對丹麥平民的管控權。當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宣稱"法案不涉及主權轉讓"時,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爾森的怒吼響徹北極冰原:"格陵蘭島永遠不會成為任何人的財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25年1月特朗普就任之初,這位美國新任總統就公開揚言要控制格陵蘭島,甚至赤裸裸威脅使用"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半年間美國攻勢不斷升級:3月副總統萬斯親赴格陵蘭島施壓,6月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國會直言準備"武力奪取"。而丹麥看似妥協的每一步,都在將這座世界最大島嶼推向深淵。
格陵蘭島(資料圖)
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在北極冰蓋消融中急劇攀升。這片冰雪覆蓋的土地蘊藏著全球11%的稀土資源,未開采石油儲量高達175億桶,天然氣資源約4.15萬億立方米。更致命的是,它扼守著北美至歐洲的最短航線,與俄羅斯北方艦隊基地隔海相望。美軍行動迅速得令人窒息:F-35戰機進駐西海岸,MQ-4C"海神"無人機開啟24小時監控,AN/TPY-2反導雷達直指俄軍"鋯石"導彈。當五角大樓啟動"北極之盾2025"實戰演練時,格陵蘭島已經淪為美國劍指北極的軍事堡壘。
丹麥的選擇在歐洲引發地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尼斯海洋大會上拍案怒斥:"深海是非賣品,格陵蘭島不對外出售!"歐盟委員會緊急拋出"集體駐軍方案",卻暴露出致命軟肋——歐洲70%的防務情報依賴美國供給。德國媒體毫不留情地嘲諷:"馬克龍的憤怒像極了被搶走玩具的孩子。"而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秘書長呂特雖然重申"格陵蘭島是丹麥的一部分",卻難掩聯盟內部深刻的裂痕。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格陵蘭島5.6萬居民在寒風中顫抖,其中90%是因紐特原住民。他們既不愿做丹麥人,更拒絕成為美國人。當自治政府援引《聯合國憲章》要求自決權時,殘酷現實擺在眼前:丹麥將60%防務預算投入北約框架,2025年4月啟動的"歐洲防務機制"共同基金中,丹麥僅象征性參與12億歐元戰機研發項目。格陵蘭的命運如同2017年的加泰羅尼亞,自治夢想在強權碾壓下支離破碎。
歷史的輪回總是帶著諷刺的寒意。1951年冷戰陰云下,丹麥為換取美國每年4.5億克朗(占當時國防預算30%)的軍事補貼,簽訂《格陵蘭防務協定》允許建立圖勒基地。七十余年后,丹麥再次選擇依附強權,代價卻是國家尊嚴的徹底讓渡。格陵蘭議會的控訴字字泣血:"這是21世紀的殖民主義!"哥本哈根街頭抗議者舉著"丹麥被出賣"的標語,而美軍皮圖菲克基地指揮官因拒絕配合政治施壓突遭解職——五角大樓的聲明冰冷徹骨:"不會容忍破壞總統議程的行為。"
格陵蘭島(資料圖)
北極永夜中,格陵蘭冰川的崩裂聲震耳欲聾。當丹麥議會94票通過法案的時刻,歐洲版圖上已然刻下無法彌合的裂痕。馬克龍6月15日歷史性踏足格陵蘭土地,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稱之為"歐洲團結的象征"。但軍事基地的探照燈刺破極夜黑暗時,所有人都明白:小國在大國棋局中,從來都只是籌碼。格陵蘭主權困局的真正警示在于,當槍炮取代法律,強權踐踏公理,人類文明構建的秩序基石正在北極寒風中分崩離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