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援引法媒報道,7月1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未來兩年將增加65億歐元軍費,以提升法國整體軍事實力。馬克龍直言,當下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威脅。這番表態矛頭直指俄羅斯,字里行間透著不許俄羅斯破壞現狀的意味。法國武裝力量參謀總長也公開渲染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稱其對歐洲構成持久威脅,且影響早已超出俄烏沖突,在太空等多個領域對法國形成巨大挑戰。
法國身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在俄烏沖突中立場鮮明,始終堅定支持烏克蘭,不僅提供武器彈藥,還給予經濟援助,助力烏克蘭與俄羅斯持續對抗。在美國推動“印太戰略”時,法國同樣表現積極,甚至動用僅有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在亞太地區展開戰斗部署,還曾闖入南海。法國此舉看似對美國忠心耿耿,但實際上美法之間存在不少利益沖突。即便如此,法國仍在軍事上選擇支持美國的戰略。
俄烏沖突(資料圖)
在美國將俄羅斯塑造成歐洲最大威脅的背景下,法國也緊隨其后,試圖通過增加軍費來提升綜合作戰能力,可現實卻讓法國顯得頗為被動。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法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裝備五代戰斗機的國家,這無疑是一種尷尬。俄羅斯好歹已列裝蘇-57戰斗機,而法國空軍最先進的機型僅是陣風。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空軍裝備的陣風戰斗機在與巴基斯坦空軍的交鋒中表現不佳,一次空戰就被擊落3架。
由此可見,以法國當前的軍事實力和科技水平,想要阻止俄羅斯改變現狀,難度極大。馬克龍近期訪問英國,期間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晤,兩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法國還提出了在核威懾領域的合作意向。訪問中,馬克龍放出豪言,稱俄烏沖突結束后,法英將在烏克蘭部署軍事力量。要知道,就連美國都未曾敢提及在烏克蘭駐軍一事,馬克龍的這番表態著實令人側目。
援烏武器(資料圖)
歐洲多國在軍費問題上態度分化,法國帶頭大幅增加軍費,可能引發歐洲軍備競賽。法國在軍事裝備上的短板明顯,僅靠增加軍費未必能實現其戰略目標。法英在核威懾領域的合作,可能改變歐洲現有的安全格局。法國在俄烏沖突中的激進立場,或許會加劇與俄羅斯的對立。法國積極參與美國“印太戰略”,可能使其在全球戰略中陷入更復雜的局面。當前歐洲局勢本就因俄烏沖突而緊張,法國此時宣布大幅增加軍費,無疑給這一局勢又添了一把火。
馬克龍的種種舉動,既是為了提升法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也是對當前安全形勢的一種應對。但效果如何,能否如他所愿,還需時間來檢驗。俄羅斯面對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強硬態度,想必也不會坐視不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本就不容小覷,在與烏克蘭的沖突中雖消耗巨大,但底蘊仍在。法國帶頭增加軍費,很可能會引發俄羅斯的反制,進一步加劇歐洲的緊張氛圍。
特朗普(資料圖)
歐洲各國對于法國的這一舉措反應不一。有的國家可能會選擇跟隨法國的腳步,增加自身軍費,以應對所謂的“俄羅斯威脅”;有的國家則可能擔憂軍備競賽帶來的負面影響,試圖通過外交途徑緩解局勢。這種分歧可能會導致歐洲內部的不團結,影響其整體應對外部挑戰的能力。從全球格局來看,法國的舉動也可能產生連鎖反應。
美國作為北約的主導者,或許會樂見歐洲國家增加軍費,因為這有助于減輕美國在歐洲的安全壓力,同時也能推動美國軍工產業的發展。但其他大國可能會對歐洲的軍備擴張保持警惕,進而調整自身的戰略部署。法國增加軍費的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還面臨諸多挑戰。軍費的增加需要相應的財政支持,這可能會給法國的經濟帶來一定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此外,如何將增加的軍費有效用于提升軍事實力,解決裝備短板等問題,也是法國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馬克龍的野心不小,試圖通過提升軍事實力來重塑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但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單靠增加軍費恐怕難以實現其宏偉目標。歐洲的未來走向,法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將隨著局勢的發展而逐漸清晰。而當下,法國宣布增加軍費這一重磅消息,已經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其后續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