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各方都真正領略了特朗普到底有多能變臉,7月2日美媒才透露出消息說因為本國軍備庫存不夠,決定暫停給烏克蘭提供軍火。
可沒過幾天他又不承認這話是自己說過的,甚至表明五角大樓發出這一要求時,并未征求過他的意見,這波操作著實是赫格塞斯給總統背了黑鍋。
7月14日在和北約秘書長呂特見面時,特朗普發表了“重大聲明”,表示會盡快給烏克蘭提供最為先進的武器。不過這種提供方式不是“送”,而是由北約付錢并轉運,這也就意味著整個歐洲都要被調動起來買單。
上位也難改的“商人本色”
7月2日,在得知美國打算暫停對烏輸送武器后,澤連斯基的精神高度緊張了起來。
原本最近這段時間烏方在戰場上就不占優勢,倘若在徹底失去美國這條大腿,那被俄方生吞活剝只是時間問題。
7月以來,俄方對烏克蘭的攻擊力度和頻次明顯上升,在7月9日專門派出728架無人機空襲,就算烏克蘭有“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也沒用,畢竟俄方每月生產的無人機數量在2500架左右,完全有能力耗盡烏方的防空能力。
7月15日烏克蘭進行回應后,俄方又在7月16日凌晨動用導彈和無人機同時襲擊烏方相距甚遠的多個城市,這次襲擊時長有20多分鐘。這一切的表現足以證明,憑借烏克蘭自己是不夠俄羅斯打的。
不過讓澤連斯基能稍微感到放心的事情是,特朗普在7月14日和“爸爸梗”的另外一位主角北約秘書長呂特見面時承諾,他們會將武器出售給烏克蘭,尤其是最為先進的武器,由北約除美國納稅人外的其他國家買單并轉運給基輔。
這番舉動直接表明即使坐上了總統的位置,特朗普也是難改他的“商人本色”。他在之前也一直表示拜登政府援助烏克蘭的行為當真是得不償失,擺明了就是賠本買賣。
如今他想出來的這個“武裝烏克蘭”的新計劃,能夠在大賺一筆的同時實現援助目標,還能迫使北約各成員國按照北約峰會的承諾,在2035年前將國防開支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這對于美方而言簡直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10日開始的為期兩天的烏克蘭重建會議上,前來參會的各國都同意他們會支出費用,累計加起來的總額可達100億歐元,另外他們也會將俄方被凍結資產產生的收益投入其中。
如今這一場面確實讓特朗普很是高興,難怪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盟會付錢,而美國不需要,這對他們而言是做生意。
對俄毫無意義的警告
在7月14日,除了表明要給烏克蘭盡快提供最為先進的武器外,特朗普還稱他對俄羅斯很失望很不滿意,他和普京一共達成了四次協議可是一次都沒有得到執行。
為此他發出警告,倘若俄烏雙方再50天內未能完成停火協議,那么美國對俄羅斯的關稅將會提升到100%,而向俄方購買石油等能源的國家也會因此被征收次級關稅。
這個聲明出來以后,各方都好奇怎么特朗普突然就對克宮“下頭”了。不過很明顯如今的俄羅斯壓根不在意美國怎么做。
在同日俄方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洛夫公開發言稱,美國所謂的給烏方提供最先進武器的舉措并不會改變俄烏戰場的走勢,另外50天通牒他們也壓根沒放在心上更別說遵守了。
顯然俄方如今也學聰明了,知道發言需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外長拉夫羅夫的表態就明顯比卡爾塔洛夫給白宮留面子遞臺階,他稱想知道特朗普希望在50天內解決俄烏沖突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其實澤連斯基倘若真的聰明,經歷了這么多事情如今更要提起警惕來。畢竟特朗普上臺以來和普京的通話多達6次,每一次的時長都在一個小時以上,而在拜登時期幾乎是“零外交”。
況且他在第一任期深陷“通俄門”也并非完全空穴來風,如今特朗普的政治團隊仍然優先選擇和俄羅斯搞好關系,畢竟總統本人和普京的關系非常特殊這事誰都知道,甚至有媒體在描述時認為,普京在特朗普心里的地位“近乎神圣”,他哪怕犧牲烏克蘭的利益都想和俄方達成協議。
而這些事情普京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做起事來時并不害怕美國威脅。但關鍵在于在現在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想要堅持“親俄”計劃似乎變得愈發不現實。
魯比奧等人對俄方沒有他那樣特殊的情感,美國也不可能真的將歐盟成員國徹底視為自身的敵人,倘若他一味想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并惹得英法德等老牌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他,那對于特朗普而言將會是一件棘手且沒面子的事情。
所以特朗普如今以出售的方式將武器交給烏克蘭,可謂是一箭三雕。一是可以盡可能減輕自己身上的政治壓力,回擊俄方對自己的無禮冒犯。二是這種民粹主義的表現能夠讓選民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美國增加收入,從而在2026年中期選舉時能夠讓民眾記得他的好處。
三是他已經把前任援助烏克蘭的政治行動變成了一場“生意”,美國可以將武器出售給烏克蘭,這也就意味著其他任何國家只要愿意出錢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
只說不想做的歐洲民眾
在7月14日特朗普曾說要將17個“愛國者”防控系統提供給烏克蘭使用,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口誤,以伊沖突給美國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為了能夠護住以色列他們付出了太多。
白宮應該是提供17個“愛國者”導彈發射器而非整套系統,畢竟德國手上才僅有6套系統,但即使是2套系統外加這些發射器,美國也能從北約尤其是其中的歐盟國家手中,轉到50億美元左右的收益。
想必這個數字落到歐洲民眾的耳朵里和驚雷沒什么區別,早在2022年2月俄烏沖突剛爆發時,其實歐盟和英國民眾的反應都很大,他們拉著橫幅走上首都的繁華街道高聲要求俄羅斯盡快停止沖突。
眼見民意如此沸騰,各國政府很快便行動起來了,多年來歐洲各國通過各類型的扶持計劃給了烏克蘭不少錢,甚至在今年3月4日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公布了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并承諾要支援烏克蘭。
當真金白銀落地以后,歐洲民眾的情緒明顯像潑了一盆冷水。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在今年做調研時發現,雖然有70%的調查民眾認為基輔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援助,但這些人中僅有30%愿意國家增加支出。
甚至德國網友還在今年3月跑到X平臺發帖質問,憑什么讓德國納稅人掏錢支持烏克蘭打仗,他們國家的經濟已經變得夠糟糕了。
接收到這種不良情緒的政府明顯不少,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2025年7月5日就曾坦言,他堅決反對歐盟為了維護烏克蘭而要犧牲匈牙利的“澤連斯基計劃”,不過這聲抗議會引發怎樣的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美國的架勢就是將所有的援烏任務都捆綁在歐洲國家身上,未來這些國家是否會因此發生些什么故事,我們就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