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清晨,新蔡縣月亮灣街道社區廣場上,豫北醫學院急救志愿服務隊的白大褂已被汗水微微浸濕。他們身旁,“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紅色條幅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一場由醫學生主導的急救知識普及活動,正在為社區安全注入專業力量。
“心跳驟停后的4分鐘是黃金救援期,正確的心肺復蘇每延遲一分鐘,生存率就下降10%。”隊長戚佳寧手持模型,聲音清晰有力。理論講解后,居民們紛紛圍攏在人體模型旁。頭發花白的李大爺在隊員指導下反復練習胸外按壓節奏,額角滲汗卻神情專注;年輕的媽媽趙女士在三角巾包扎練習中動作逐漸流暢,身旁的孩子踮腳模仿,小手有模有樣地比劃著。“以前電視上看過,真上手才發現門道這么多!”李大爺感慨,“這技能備著,關鍵時刻真能頂大用!”
活動設計精準回應社區需求。除心肺復蘇和止血包扎核心技能外,隊員們還針對家庭常見意外,細致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社區黨支部劉書記頻頻點頭:“這些內容特別實用,居民們參與熱情這么高,就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成果!”現場更特別設立了健康咨詢臺,為居民提供免費血壓測量與健康指導,服務與教學并行。
從模型練習到親身實踐,急救知識在互動中悄然扎根。居民張阿姨拉著隊員的手感嘆:“你們大學生大熱天跑來教救命本事,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好事??!”社區服務中心已與志愿服務隊達成初步意向,計劃將此類培訓納入常態化服務項目,讓守護生命的技能持續擴散。
當夕陽拉長身影,學子們收拾教具準備返程,急救技能的種子卻已在新蔡社區悄然播下。豫北醫學院學子以專業為炬,照亮了基層應急能力的薄弱環節。這場奔赴沒有句號——提升公眾急救能力,為生命爭取更多可能,正是他們堅定行走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