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的認知中,泰國一直是一個非常魔幻的國家。一方面,這是一個佛教國家,以全民信佛著稱。
另一方面,泰國又是亞洲聲色犬馬聚集地,全世界的人來這里,多多少少都會一窺發達的青樓產業。
其實,莊嚴肅穆的寺廟下,住的可能是世俗、無恥的靈魂。最近曝光的高僧艷照門事件,扯下了這個國家宗教團體最后一塊遮羞布。
2025年7月,泰國警方在暖武里府的一棟豪宅中查獲五部手機,里面存儲著超過8萬張私密照片和5600段視頻。
這些影像的主角是一位化名“高爾夫”的年輕女子與至少15名身披袈裟的高僧。隨著曼谷三寶寺住持帕提普因不堪勒索逃往老撾,一場震動泰國佛教界的丑聞被撕開裂口。
一周內,9名高僧相繼脫下僧袍,其中7人更是在7月9日單日集體還俗,媒體諷刺地稱之為“僧人大脫袍日”。
“高爾夫”的操作手法堪稱精準。她先在社交媒體精心裝扮成虔誠的“白富美”,專門接觸高階僧侶,建立信任后發展為親密關系,同時秘密拍攝影像作為籌碼。
警方追蹤發現,她收到的資金高達385百萬泰銖(約1190萬美元),其中僅大城府Wat Chujitthammarama寺四個月內就轉賬1280萬泰銖,甚至直接動用寺廟賬戶支付38萬泰銖。
這些數字背后,是信徒們跪拜在佛前供奉的香火錢,最終卻流入網絡賭局與豪車消費的漩渦。
泰國寺廟的財富規模令人咋舌。全國3.9萬座寺廟共持有4100億泰銖(約800億人民幣)存款,分散在形同孤島的賬戶中。
信徒的布施熱情始終高漲——2025年慈善捐贈預計達1500億泰銖,普通泰國人每月固定將收入的1%投入宗教活動。
然而監督機制卻如同虛設,住持對寺廟資金享有絕對支配權。北標府Wat Phra Buddha Chai寺住持曾輕松向“高爾夫”轉賬300萬泰銖;更早有住持挪用3億泰銖與賭博集團勾結;龍仔厝府某寺廟尼姑被曝年入上億功德金,佩戴假發出入度假村。神圣的“福田”淪為私人提款機,虔誠化作資本流動的遮羞布。
面對洶涌民意,泰國政府緊急宣布改革:10月起所有寺廟資金必須經銀行賬戶流通,僧侶個人現金持有不得超過10萬泰銖,月度財務公開成為強制義務。這些措施直指制度性潰爛,卻也印證了監管長期缺席的諷刺現實。
更值得玩味的是社會心態的撕裂——部分民眾將“高爾夫”稱為“正義使者”,認為她以犯罪手段揭穿了系統腐敗。當道德光環崩塌時,民眾對宗教權力的敬畏正轉化為對特權階層的憤怒審問。
佛殿的金身依舊莊嚴,但功德箱的鎖鏈已然松動。信徒雙手奉上的不僅是鈔票,更是一個民族對精神凈土的托付。
當袈裟下的欲望與寺廟金庫的暗流交織,每一次虔誠的叩拜都在無意間助長著系統性的割席。這場以艷照為導火索的危機,照見的不僅是幾個僧侶的墮落,更是一部信仰經濟學的黑色寓言——當神圣淪為生意,純潔的信念終將成為最昂貴的消費品。
我本來想羅列天朝完善的制度和大乘的尊嚴,于是準備搜索資料,以對比泰方的無恥。然而,剛搜了一會,就發現了無數觸摸驚喜的案例,原來在這類問題上,泰方并不孤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