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總面積約5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800萬。泰國古稱暹羅,但到了1939年,暹羅宣布改名為泰國。1945年,又改回了暹羅,直到1949年,再次改名泰國,一直沿用到現在。那么暹羅為什么改名泰國呢?
第一,暹羅這個名字并不是泰國人自己取得,而是中國人取得。泰國這個國家的歷史并不算長,歷史上長期居住在湄公河中下游和湄南河中下游地區,受到柬埔寨真臘王國的統治。直到1238年,真臘王國衰落,才建立比較統一的國家,也就是泰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素可泰王朝定都素可泰,在泰國語言之中,素可泰的意思是幸福黎明。現在的素可泰是泰國素可泰府的首府,距離曼谷約350公里。
1347年,素可泰王朝衰落,下轄的一個諸侯烏通王遷徙到大城府,建立大城王朝。1349年,大城王朝滅掉了素可泰王朝,統一了泰國。明朝建立后,大城王朝國王接受了明朝冊封,被封為了暹羅國王。而暹羅實際上是古代中國對泰國的稱呼。
由于中國將其稱為暹羅,日本,朝鮮,越南這些漢字文化圈國家,也將泰國稱為暹羅。而泰國自己,當時并不稱呼自己為暹羅,也不稱呼自己為泰國,他們習慣將都城所在地的名字當成國名,比如定都素可泰,就叫素可泰國,后來叫大城國。
1767年,緬甸攻陷大城,大城王朝滅亡。當時中國廣東潮汕人鄭信,開始招兵買馬,打敗了緬甸人。鄭信開創了泰國歷史上的第三王朝吞武里王朝,鄭信也被稱為吞武里大帝。1782年,鄭信被手下昭披耶卻克里所殺。而昭披耶卻克里登基為王,開創了泰國的曼谷王朝,昭披耶卻克里被稱為拉瑪一世。由于是殺掉前任國王登基,為了表示名正言順,昭披耶卻克里取了一個中文名,叫鄭華。此后曼谷王朝國王的中文名都姓鄭。
19世紀時期,西方列強侵入了東南亞,1826年,英國強迫泰國打開國門,和泰國曼谷王朝簽訂了《伯尼條約》,當時曼谷王朝自稱“勐泰”,意思是泰人之地,并沒有自稱暹羅。直到1856年,泰國和英國簽訂《鮑林條約》,由于外界都已經按照中國的叫法,將其稱為暹羅,曼谷王朝也開始采用外界的稱呼,自稱暹羅。至此,暹羅才成為泰國的正式國號。
第二,突出泰人地位。泰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有3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為泰族,約占總人口的40%,此外還有老撾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等民族。20世紀30年代,暹羅泛泰主義思潮興起。特別是鑾披汶·頌堪攫取暹羅統治權后,也信奉這種思想。鑾披汶·頌堪祖籍廣東潮州,是華族和泰族的混血,他的父親姓吳。
鑾披汶·頌堪早年進入泰國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后表現優異,職位越來越高。到了1933年,成為暹羅國防部長,陸軍副總司令,1935年,出任陸軍司令。1938年12月16日,鑾披汶·頌堪成為總理。鑾披汶·頌堪雖然是一個華族和泰族混血,但信奉泛泰主義思想。
1939年,在鑾披汶·頌堪的推動下,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二戰時期,鑾披汶·頌堪奉行親日立場,1941年12月,鑾披汶·頌堪和日本代表簽署了正式的《日泰同盟條約》,日本和泰國正式結盟。
1945年二戰結束后,泰國擔心被追究親日責任,又將國名改回了暹羅。不過泰國并沒有被追究,到了1949年,暹羅再次將國名改為泰國,一直沿用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