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事兒鬧得越來越大了。英國《金融時報》15號爆出個猛料,說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跟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通電話時,私下里鼓動烏克蘭加強對俄羅斯的縱深打擊。
這事兒一出來,不少人覺得,英國媒體這是在給特朗普挖坑啊。要知道,俄羅斯可不是伊朗,真要是有這事兒,搞不好能捅出核戰(zhàn)爭的簍子。
但白宮那邊馬上就否認了。新聞秘書萊維特15號說,《金融時報》這是斷章取義,特朗普根本沒鼓動烏克蘭打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兩邊各說各的,現(xiàn)在真相還霧蒙蒙的。
《金融時報》說有三個知情人士能作證,7月4號那次通話里,特朗普確實問過烏克蘭有沒有能力打俄羅斯中深目標,還提過可能通過第三方給遠程武器,比如美國的ATACMS戰(zhàn)術導彈。
可白宮不認,萊維特還吐槽《金融時報》“就愛斷章取義博流量”,強調特朗普只是問問情況,不是攛掇著打仗。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16號在白宮南草坪接受采訪時,明明白白說烏克蘭不該把莫斯科當目標,美國也不會給遠程導彈。
這話說出來,好像給《金融時報》的報道澆了盆冷水,但問題是,要是特朗普真沒這意思,《金融時報》敢冒這么大風險爆料嗎?這種涉及國家領導人的大事,要是不實,媒體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這里面也可能是這兩種情況。一種是特朗普確實在電話里試探著問了類似的話,但被《金融時報》放大了,硬生生說成“鼓動打擊”。
另一種可能是特朗普團隊內部有人故意泄消息,想影響美國對烏克蘭的政策,畢竟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態(tài)度一直搖擺,從一開始想“軟乎乎地促和”,到后來改成“施壓逼和”,策略變來變去。
而且這次通話正好趕上他給俄羅斯下50天停火最后通牒的敏感時候,丁點動靜都可能被政治對手抓來做文章。
再說了,美烏之間在軍援上本來就掰扯不清。
烏克蘭一直盼著能拿到遠程打擊武器,可美國國內對這事兒分歧大得很。
特朗普之前說過,會通過北約給烏克蘭“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這類裝備,但ATACMS這種能主動進攻的武器,他一直沒松口。
要是他真在電話里提了遠程武器,大概率是給烏克蘭畫個餅,同時給俄羅斯施壓,逼普京回到談判桌,但這種玩火的事兒,一旦曝光,國際社會肯定得罵翻天。
退一步說,就算特朗普真鼓動了,烏克蘭有本事打到莫斯科嗎?
從技術上看,他們確實有點遠程打擊的底子。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今年1月說過,2025年他們的國防預算創(chuàng)了新高,有2.23萬億格里夫納(差不多540億美元),計劃造3萬架遠程無人機和3000枚巡航導彈、無人機導彈。
而且今年3月,烏克蘭就用無人機大規(guī)模襲擊過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雖然91架被俄軍打下來了,但也造成1死5傷,還讓好幾個機場臨時關了。這說明他們的無人機戰(zhàn)術還是能起點作用的。
但真要打莫斯科,難度可不小。首先是射程問題,烏克蘭現(xiàn)在主要靠的HIMARS火箭炮,射程也就80公里,而美國的ATACMS導彈能打300公里,理論上能摸到莫斯科,可美國一直沒給。
烏克蘭想從其他地方弄點遠程武器,比如伊朗的“見證者”無人機,性能和可靠性又差一截。
俄羅斯的防空系統(tǒng)也不是擺設。俄國防部15號通報,當天凌晨就用空基、海基武器和攻擊型無人機,端了烏克蘭波爾塔瓦州克列緬丘格市的煉油設施。
這說明俄軍不光能攔著對方打過來的東西,還能主動出擊,炸掉對方的武器生產和補給點。
而且俄羅斯在自家縱深的重要目標周圍,布了好幾層防空火力,像S-400、“道爾”這些導彈,再加上戰(zhàn)斗機在空中巡邏,攔截成功率不低。
再者,烏克蘭的后勤和情報也跟不上。遠程打擊得有精準情報,還得有穩(wěn)定的補給,可俄羅斯一直在炸他們的燃料設施。
就像15號那次,俄軍炸了煉油廠,就是想切斷烏軍的燃料供應。燃料不夠,無人機和導彈部隊就是擺設,根本沒法持續(xù)作戰(zhàn)。
說回英國《金融時報》,這時候爆這個料,背后的心思也值得琢磨。
首先可能跟英國在俄烏沖突里的立場有關。英國一直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首相斯塔默今年3月見澤連斯基時還說,要“站烏克蘭這邊直到沖突結束”。
但特朗普上臺后,對烏克蘭的支持明顯不如拜登那時候,還老威脅要削減援助。
英國媒體爆這個料,可能是想給美國施壓,逼特朗普繼續(xù)多幫烏克蘭。
這也可能是英國在美歐博弈里刷存在感。特朗普上臺后搞“美國優(yōu)先”,逼著北約盟友多掏錢搞防務,歐洲國家都挺不滿。
英國作為歐洲重要國家,想通過輿論把特朗普塑造成“親俄”形象,這樣在美歐關系里能多占點話語權。
而且這事兒說不定還能配合英國政府的外交策略,比如推動英法烏一起琢磨結束沖突的計劃。
再者,媒體自身的利益也跑不了。《金融時報》這些年發(fā)行量下滑,正需要猛料吸引眼球。
這次要是爆對了,絕對是個大新聞,能讓它在全球輿論場里賺足流量,就算最后被證實是斷章取義,也能靠后續(xù)報道接著炒熱度,怎么看都不虧。
現(xiàn)在來看,特朗普通話的真假還說不清,但這事兒背后的大國較勁和輿論戰(zhàn)越來越激烈了。對烏克蘭來說,不管特朗普鼓沒鼓動,想打俄羅斯縱深其實挺難的,更多是靠無人機襲擾造點心理壓力。
對俄羅斯來說,加強防空、從源頭打擊對方武器設施是關鍵,而美國和英國這邊,這場輿論戰(zhàn)說到底是在爭對俄烏沖突的主導權,各有各的算盤。
接下來,隨著特朗普給俄羅斯設的50天停火期限越來越近,局勢可能還會有新變化,特朗普會不會真對俄羅斯加征“狠稅”?美國會不會松口給烏克蘭進攻性武器?這些都得接著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