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5日電 (黃欣欣 楊程晨)“60年來,西藏的山川河流保持不變,但經濟社會面貌已完全不同。”尼泊爾阿尼哥協會第一副主席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Sarbottam Shrestha)15日在北京表示,西藏的“變與不變”是當今中國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天,由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的“西藏自治區成立的重要意義與借鑒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出席的多位南亞嘉賓表示,自治區成立60年來,西藏已從欠發達地區轉變為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地區的典范案例。
身為醫生的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曾多次到訪西藏實地考察,并在尼泊爾同前來義診的西藏醫生多次交流。在他看來,中國政府在雪域高原采取了具有創新性且多管齊下的治理舉措。“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對口援藏、發展生態旅游等,西藏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來自斯里蘭卡的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退休學者索瑪拉特尼(G.A.Somaratne)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表示,亞洲其他國家的許多受眾對西藏有著濃厚興趣,但了解渠道多限于西方媒體報道。這些媒體主導的所謂西藏敘事受政治議程、思維定式等影響,大多呈現西藏片面乃至負面形象。他認為,西方社會眼中的西藏與真實的西藏,還存在相當距離。
“西藏被譽為‘世界屋脊’,可能不止因為這里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尼泊爾專業新聞研究中心執行主席魯奇·什雷斯塔(Ruchi Shrestha)認為,苯教起源于西藏,來自古印度的佛教在高原興盛,位于阿里的岡仁波齊是印度教徒的朝圣地之一。正因此,“世界屋脊”還承載著其他深刻的意涵,即不同宗教文明在這里長久共存、傳續。
她說,這與當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擘畫的世界未來不謀而合,中國政府希望全球不同文明進行對話,呼吁各國包容合作,彼此接納尊重。與緬甸、尼泊爾等多國接壤的西藏,正成為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樞紐。(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