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2025年7月11日,五角大樓發言人肖恩·帕內爾的一則聲明,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他首次公開承認,伊朗彈道導彈在6月23日擊中了美軍在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造成一處存放安全通信設備的穹頂建筑損毀。這處基地是美國在海外最大的軍事據點之一,駐扎著超過1萬名士兵,卻因一枚導彈而暴露在聚光燈下。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此前試圖淡化此事,如今真相不脛而走,全球輿論嘩然。為什么現在才公布?或許與即將重啟的美伊談判脫不開干系,真相終究藏不住,就像沙漠中的腳印遲早被風吹現。
五角大樓(資料圖)
回溯到6月22日,這場沖突的導火索早已點燃。美國空襲了伊朗三處核設施,投下多枚炸彈,聲稱是對以色列6月13日空襲伊朗的后續支持。伊朗方面視此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赤裸侵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后來直言不諱:這是對《聯合國憲章》的踐踏。美軍行動雖未造成大規模傷亡,卻點燃了德黑蘭的怒火。中東局勢本就脆弱如薄冰,這一擊讓冰面徹底碎裂,誰也沒想到,報復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精準。
就在美軍空襲的次日,即6月23日,伊朗的導彈如約而至。目標直指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距離首都多哈僅35公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處事后透露,導彈數量與美軍襲擊伊朗時投下的炸彈相當——這是一種刻意的對等回應。衛星圖像清晰顯示,襲擊前穹頂建筑尚在,之后卻化為廢墟。伊朗武裝部隊強調,此舉是行使《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的自衛權,旨在警告美國及其盟友:任何侵犯伊朗主權和安全的行徑,都將招致雷霆回擊。卡塔爾防空系統雖攔截了部分導彈,但一枚漏網之魚精準命中,暴露了美軍基地的脆弱性。
伊朗(資料圖)
襲擊后的反應耐人尋味。卡塔爾外交部強烈譴責伊朗,稱其侵犯主權;五角大樓卻輕描淡寫,帕內爾稱損害“微乎其微”,基地仍在全面運作。特朗普更是在“真實社交”上嘲諷伊朗“非常軟弱”,還感謝對方“提前通知”,以免人員傷亡。這種輕蔑態度,像極了掩耳盜鈴——明明基地受損,卻硬要裝作無事發生。事實上,美軍戰機已在襲擊前撤離,避免了更大損失,但關鍵設備被毀的真相,直到五角大樓通告全球時才浮出水面。特朗普的粉飾太平,反而讓國際社會看清了美伊博弈的虛偽一面。
就在襲擊曝光前的7月7日,特朗普在白宮招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突然宣布已安排與伊朗恢復談判,甚至承諾“在合適時機取消制裁”。他聲稱伊朗“遭受重創”才愿談,但這一說法被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反駁戳穿。佩澤希齊揚早前接受采訪強調,伊朗不反對談判,但需重建信任,畢竟第六輪伊核談判因6月沖突而取消。特朗普的談判聲明,看似積極外交,實則可能為掩蓋軍事失誤。他急于重啟對話,或許源于國內壓力或地區戰略調整,但若缺乏誠意,談判只會淪為又一場政治秀。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伊朗的立場始終如一:自衛有理,和平可期。巴加埃反復重申,導彈襲擊是“防御措施”,絕非針對卡塔爾這個友好鄰邦。伊朗副外長拉萬齊還與卡塔爾官員通話,贊賞其在局勢中的建設性作用。這透露出德黑蘭的務實考量——沖突不是目的,維護國家尊嚴的同時,也為談判留了余地。佩澤希齊揚的訪談進一步點明,伊朗需要“重建信任進程”,暗示美方的空襲和隱瞞損害了互信基礎。德黑蘭的強硬與靈活并存,讓人看到一線轉機:談判桌上,誠意比導彈更能化解敵意。
縱觀這場風波,從6月美軍空襲到7月談判重啟,美伊關系像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五角大樓的遲來承認,暴露了美國在戰略上的被動;伊朗的自衛反擊,則彰顯了小國不屈的意志。數據顯示,以伊停火(6月24日)后,中東短暫回歸平靜,這證明外交渠道的力量。未來美伊談判能否成功,取決于雙方能否放下傲慢,以平等對話替代軍事博弈。畢竟,在核威脅陰影下,人類的共同安全容不得半點兒戲。愿這次重啟,成為和平的起點而非又一輪循環的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