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杯的收官之戰,國足和中國香港這一對“難兄難弟,沒想到最后還是把比賽整成了輿論焦點,比分雖然只是一粒進球的小勝,但場上的沖突、裁判的判罰、球員的情緒拉滿,加上網友的“點贊回懟,這場比賽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場普通的收官戰,反倒像極了一場誰都輸不起的面子仗,這就是現實,哪怕是“擺爛了兩場,還是要搶下最后一絲顏面。
開局階段,國足進入狀態明顯慢了半拍,球權丟得太輕,香港隊抓住機會頻頻反擊,王鈺棟第6分鐘的那腳勁射要是再往里偏一點,可能場面會更難看,緊接著徐新的大范圍轉移和張玉寧的補射都沒能打開局面,反倒是香港一度在邊路打得風生水起,球迷彈幕都在說“要不是國足自己失誤,香港根本進不了禁區,說得其實也不算冤枉,不過球場就是這么現實,機會沒把握住,馬上可能就被反咬一口。
第20分鐘,張玉寧終于展現了支點作用,和隊友撞墻配合后,黃政宇插上破門,1:0,場面總算不那么尷尬了,這球說白了是練出來的,屬于國足難得的團隊配合,但進球之后,國足依然沒能完全掌控局面,傳球失誤、機會選擇、后防線的短板還是暴露出來,尤其是上半場末段,茹子楠的受傷下場更讓人捏了一把汗,好在半場結束還能保住一球優勢,但誰都知道,下半場未必穩。
下半場開場,國足攻勢比上半場更猛,張玉寧那腳擊中橫梁的重炮,差點就直接殺死比賽,結果彈下來又打在對方球員手臂上,明顯的手球,裁判卻選擇性“眼瞎,不給點球,這種判罰放在哪支球隊都會讓人上火,現場直接噓聲一片,主帥久爾杰維奇也憋不住了,這不是第一次國足因裁判吃虧,球迷早就見怪不怪,但每次遇到還是難免氣憤,這場比賽的“裁判因素其實比想象中還重要,甚至影響了比賽的走勢。
再往后看,第52分鐘王鈺棟再次中柱,運氣確實差點意思,緊接著就是最具爭議的鏡頭:王鈺棟挑球過人,被賓紀文手打面部,陳俊樂又故意撞人,直接引發大規模對噴,雙方教練組、球員都沖上來了,這場面說不定以后還能進“東亞杯名場面合集,好在最后沒演變成更嚴重的肢體沖突,但這股火藥味,已經徹底點燃了雙方情緒。
到了第69分鐘,徐新角球開到禁區,張玉寧頭球破門,結果邊裁又說球出界,進球被吹掉,國足球員和教練組都急了,這種情況下,別說球迷,連解說都得感嘆一句“此情此景,真是百年難遇,這兩次爭議判罰,已經把比賽推向了輿論風口,網友們一邊刷屏“裁判又來搶戲,一邊開始復盤歷史上的類似事件,國足和裁判的“恩怨史又多了新的一筆。
至于換人調整,謝文能、塞爾吉尼奧、黃政宇被換下,蒯紀聞、巴頓、廖錦濤替補登場,看得出來教練還是想給年輕人機會,但畢竟比分沒拉開,能不能真放開手腳,還是要打個問號,場面上國足還是主動,但總覺得缺點狠勁,進攻端配合不錯,但終結能力、把握機會的能力,都有待提升,這些“老問題,一場東亞杯收官戰是解決不了的。
說回中國香港這邊,這場比賽明顯比前兩場更有進攻欲望,陣型前壓、左路沖擊,都打得有模有樣,針對國足幾名強點也做了針對性布置,雖然最終沒能扳平,但至少讓比賽懸念持續到了最后,甚至有網友調侃“香港這股勁頭,比國足前兩場都強,也是有點道理,畢竟這場本來就是“誰都不能丟臉的對決。
整場比賽下來,國足雖然拿下了勝利,實現了“保三爭二的最低目標,但過程遠比結果更值得琢磨,首先,裁判的爭議判罰幾乎成了場外最大話題,國足進球被吹、點球被無視,球迷的情緒已經快到臨界點,裁判的尺度問題,直接影響了場上球員的心態,也讓比賽充滿了不確定性,其次,雙方大范圍沖突,其實也是情緒積攢的必然結果,年輕球員面對壓力,表現得不夠冷靜,但這種“頂牛場面,也算是比賽的一部分,球迷看得揪心,但也理解,畢竟誰愿意被對手“手打面部還忍氣吞聲呢。
最后總結一句,這場東亞杯的收官戰,國足贏了,但贏得并不輕松,場上有配合、有拼勁,但技術細節和臨場應變還不夠成熟,裁判因素、情緒因素都攪動了局勢,網友們看得意猶未盡,既有點贊也有回懟,博得了關注卻沒能徹底服眾,說到底,國足要想讓球迷徹底買賬,還得在關鍵時刻少點爭議,多點硬實力,否則這種“爭議+小勝的劇情,未來還會一再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