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零食賽道的競爭硝煙愈發濃烈,曾頭頂“高端零食第一股”光環的良品鋪子(603719.SH)正加速褪去往日榮光。業績的持續下滑讓這家一度站在行業風口的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手將良品鋪子從初創推向上市的創始團隊如今似乎也決意轉身離場,這個由他們親手締造的零食王國是否要迎來“易主”時刻?
創始股東籌劃“退場”
7月10日盤后,良品鋪子發布關于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停牌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寧波漢意”)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股票將于7月11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然而兩個交易日過后,投資者等來的卻是繼續停牌的消息。
據7月14日晚間公告,目前,寧波漢意正與相關方積極推進本次事項的各項工作。良品鋪子股票于2025年7月15日開市起繼續停牌,預計繼續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交易日。
據企查查信息,寧波漢意的合伙人包括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四人也是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其中,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目前為良品鋪子的非獨立董事,楊紅春、楊銀芬還曾輪番擔任董事長。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良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計持有良品鋪子股份約1.53億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38.22%。其中,寧波漢意直接持有約1.41億股,占比35.23%,良品投資直接持有約1197萬股,占比2.99%。
盡管此次控股權更迭的具體操作路徑尚未對外公布,但資本市場上出現的種種異動,實則早已埋下了伏筆。
今年3月5日至6月4日期間,良品鋪子第二大股東達永有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減持401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總金額4774萬元。達永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以來已實施15次減持操作,持股比例由最初的30.3%降至18.16%。
控股股東寧波漢意也曾于2024年6月因自身資金需求,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完成減持0.15%的股份,套現736萬元,持股比例降至35.23%。
此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為良品鋪子曾經的重要投資方,高瓴資本在其上市滿一年之后,便開啟了多輪減持動作。自2021年3月起,高瓴系便通過多次減持,持續降低持股比例。據良品鋪子年報信息,2023年的前十大股東名單里,僅香港高瓴仍持有3%股份;到了2024年,高瓴系旗下公司已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這一變化或意味著高瓴資本已完成了實質性的清倉操作。
無論這場控制權更迭終局如何,創始人團隊急于套現離場的心思早已顯露無遺。當資本退潮的涼意與實控人籌謀抽身的信號交織成網,這家曾冠絕一時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正一步步滑向前所未有的行業困局。
價格戰未能挽回頹勢
良品鋪子創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湖北武漢,主要從事休閑食品的研發、采購、銷售、物流配送和運營業務,是以產品創新和渠道發展雙輪驅動,經營全品類零食的新型零售企業。
良品鋪子曾在2020年上市之初連續斬獲15個漲停板,風光無限。然而,作為曾對標國際品牌的高端零食代表,近年來其業績表現卻持續低迷。
2020-2024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78.94億元、93.24億元、94.40億元、80.46億元、71.59億元,呈現出先增長后下滑的趨勢。2020年,其歸母凈利潤僅微增0.95%至3.44億元;2021年同比下滑18.06%;2022年雖有短暫喘息,頹勢稍緩,但2023年再度下滑46.26%;進入2024年,其業績同比降幅達125.57%,年度歸母凈利潤不僅由盈轉虧,虧損額更達到4610.45萬元。
面對業績下滑,2023年底,時任公司董事長的楊銀芬曾在內部公開信中坦言,“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不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隨后,良品鋪子啟動17年來首次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達45%。據年報披露,2024年其已累計完成500余款產品價格下調。
然而,降價這劑“救市藥方”不僅沒能止住業績下滑的頹勢,反倒讓市場對其堅守多年的“高端化”戰略打上了問號。
降價策略雖然促進了門店客單數的提升,但對銷售額產生了負面影響,也直接導致2024年良品鋪子的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61個百分點至26.14%。2024年其銷售費用仍高達15.09億元,但研發費用僅1937.02萬元,產品創新后勁不足,短板愈發凸顯。
7月14日盤后,良品鋪子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慘淡狀況依舊。公告顯示,其上半年預計凈虧損7500萬元至1.0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由盈利轉為虧損。
對于上半年虧損的原因,公告總結為四點:產品結構調整及售價下調導致毛利率下降;淘汰低效門店致銷售規模同比下降;線上渠道流量費用上升進一步壓縮利潤;利息收入、理財收益、政府補助同比減少。
針對相關問題,經濟導報記者向良品鋪子發去采訪郵件,但至發稿,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價格戰未能挽回頹勢,良品鋪子已經到了生死抉擇的時刻。
內部調整不斷
業績動蕩的這幾年里,良品鋪子內部調整不斷。楊紅春、楊銀芬兩位創始人輪番擔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終究未能扭轉局面。
今年3月初,良品鋪子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楊銀芬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的報告,辭職后仍任董事等職。與此同時,董事會選舉程虹為董事長,且由其代行總經理職責,直至聘任新總經理。4月,楊紅春再次出任公司總經理,任期自2025年4月26起。
資料顯示,程虹出生于1963年3月,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曾任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現兼任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自2022年9月加入良品鋪子,任公司董事。
這位有著深厚“學術背景”的新董事長上任后,良品鋪子方面曾表示,其將帶領團隊重點推進三件事:保持品質升級戰略定力、優化全渠道合作模型、強化前中后臺響應效率。
從媒體公開報道來看,長期專注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研究背景下,程虹試圖帶領良品鋪子探索“休閑零食+特色農產品”融合發展新模式。意在推動品牌與優質農產品的深度融合,通過把控原材料品質,提升市場對品牌的認可度。
不過,今年一季度良品鋪子3614.86萬元的歸母凈虧損額,或許表明戰略落地仍需時間。
眼下,關于控股權變更的具體計劃仍未對外披露,但市場的目光已悄然聚焦于兩大疑問:倘若引入戰略投資者,能否為企業帶來資金、資源等方面獲得支持?若實際控制人選擇套現離場,是否暗含著對行業前景的消極預判?
隨著停牌期限日漸臨近,良品鋪子控股權變更的謎底即將揭曉。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