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面臨的局勢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其在兵力上處于絕對劣勢。
截止至2025年,北約總兵力超過了320萬人,而俄羅斯雖然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經過了好幾輪擴軍,但其當前的作戰部隊總規模也才150萬人左右。
俄烏戰場一角
俄羅斯以150萬對抗320萬,顯然是獨木難支,那么中國最終會出手嗎?
北約不一定穩贏俄羅斯
就俄羅斯面臨的局面,以及北約、俄羅斯雙方的實力,中國親自下場的可能性極低。
雖然俄羅斯整體軍事實力遠低于北約,但真要全面開戰,北約還真不一定能穩贏俄羅斯。
北約軍隊
因為北約雖然紙面上的軍事力量更強,但其面臨著嚴重的軍工產能問題。
就以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炮彈舉例,截止至2024年年初,歐盟的年產能是大約55萬發,美國是每月不到4萬發,年生產不到48萬發。
整個歐盟和美國的炮彈總產能,加起來是年產大約100萬發。
相比較之下,俄羅斯在2024年年初的時候,大口徑炮彈年產能達到了300萬發左右,是歐盟和美國的3倍。
俄羅斯炮彈產能是北約的3倍
并且俄羅斯的炮彈產能增長很快,到2025年5月時大約已經提升到了年產大約450萬發。
就俄羅斯和北約方面的炮彈產能差距,雖然北約在軍隊規模上更有優勢,但真打起來,如果戰爭烈度一大,北約很容易陷入到彈藥短缺的問題中。
更不要提北約很多國家在長達3年半的俄烏沖突中為了軍援烏克蘭,已幾乎將自己的彈藥儲備搬空了。
所以北約并不能保證自己穩贏俄羅斯。并且就算能贏,以俄羅斯的軍事體量,北約最后也會受到重創。
北約不能保證自己穩贏俄羅斯
基于此,北約并不敢主動挑起對俄羅斯的戰爭。
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北約軍援給了一堆,但并不敢直接派兵下場參與俄烏沖突。
因此北約從俄烏沖突一開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就沒變過,那就是通過一場持續的,較大規模的戰爭緩慢榨干俄羅斯。
換言之,北約樂見于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被緩慢消耗國力,但是自己并不想親自參與。
北約希望俄羅斯緩慢消耗國力
甚至北約都不想讓俄烏沖突的規模擴大,演變成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間的全面戰爭,因為這可能有戰爭外溢的風險,從而將整個歐洲都拖入戰爭。
對北約來說,當前的俄烏沖突節奏就是最符合其利益和追求的戰爭節奏,北約不會再下場主動進攻俄羅斯。
那么站在中國的角度上看,我們就不用擔心北約和俄羅斯開戰,然后俄羅斯戰敗的問題了。
以北約的追求,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最多變得虛弱,還沒有戰敗解體,或者是國家“改朝換代”,成為一個親美國家的可能。
俄羅斯最多變得虛弱
維持經貿,中國就能“支撐”俄羅斯
除開北約不敢真的下場和俄羅斯全面開戰的原因,單單是中國自身的實力,也足以在不下場的情況下支撐俄羅斯了。
對當前的俄羅斯來說,軍事上的需求它能解決,但民用產品上的需求它解決不了。
俄羅斯炮彈生產線
隨著俄羅斯軍費的不斷增長,其國內的軍工產能占整個工業系統的占比越來越大。其武器生產越來越多,牙刷、衣服、汽車等民用產品生產越來越少。
要想彌補民用產品產能缺口,俄羅斯就得從國外進口相關產品,而這一點中國能滿足它。
同時中國也很需要俄羅斯的能源、農產品以及礦產。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所以不管俄羅斯出口多少石油和天然氣,中國基本都能“吃下”。
同時俄羅斯在農業上的發展也很有優勢,可以對中國大量出口農產品。
在經貿上,當前俄羅斯對中國大量出口能源、農產品和礦產,中國大量對俄羅斯出口工業產品,雙方在產業結構上高度互補。
而中國的體量比俄羅斯大得多,一個14億人口的工業國“支撐”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自然沒什么壓力。
所以以當前中國的工業產能和中俄的經貿關系,俄羅斯并不擔心自己出現物資緊缺的問題。
再加上俄羅斯自己有軍工生產能力,那俄羅斯就已經解決了戰爭消耗和民眾生活消耗這兩個問題。
所以當前中國只需要和俄羅斯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就能讓俄羅斯“撐住”,維持自己的戰線了,中國根本不需要直接下場幫俄羅斯。
北約不敢主動挑起戰爭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有中國這根“定海神針”的情況下,北約和俄羅斯打不起來。
北約和俄羅斯打不起來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能打成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戰爭雙方勢均力敵,或者紙面數據相差沒那么大。但現在的東方和西方在戰爭潛力上相差巨大。
就以鋼鐵產能來說,當前全球的年鋼鐵產能是20億噸左右,中國一個國家就生產了12億噸左右。我國一個國家的工業規模,占據了全球所有工業規模的一半左右。
打全面戰爭就是拼生產力,北約和中國的工業規模相差這么大,雙方打小規模戰爭還能說不知道鹿死誰手,但要是打全面戰爭,乃至是核大戰,誰輸誰贏一眼就能看出來。
打仗就是比拼生產力
可以說當前的中國就是全球安全的“定海神針”,中國的戰爭潛力比整個北約加起來都要大,一旦開戰后贏面自然也就更大。
那么只要中國不主動挑起戰爭,世界大戰就打不起來。
在北約認為中國在支持俄羅斯的情況下,北約自然是不敢下場挑起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爭。
畢竟到時候戰爭要是真的外溢,把中國也拖下水,這些國家全都跑不了。
北約不敢把中國拖下水
既然北約和俄羅斯不會打起來,我國也沒必要下場介入俄烏沖突,使得局勢變得更復雜了。
信息來源:
【1】紅星新聞·《火力對比懸殊!北約情報:俄軍發射炮彈量是烏軍5倍,產能為西方3倍》
【2】新華網·《歐洲炮彈年產100萬枚?多家媒體調查:歐盟在嚴重夸大》
【3】環球時報·《俄媒:如何應對擁有320萬兵力的北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