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濟南玉符河的各個河段時,我們不僅收獲了樂趣,也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河畔漫步,還是參與水上活動,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心靈得到了放松。讓我們繼續在自然中尋找健康與快樂的源泉,享受玉符河帶來的每一份清新與活力。玉符河最富趣味的河段當屬中游的**寨而頭至黨家莊段**。這里河道蜿蜒,兩岸綠樹成蔭,既有平緩的淺灘適合親子戲水,又保留著古樸的鄉村風貌。春季野花遍野,秋季蘆葦搖曳,沿途還能遇見村民浣衣、垂釣的煙火氣,是兼具自然野趣與人文風情的理想游玩地。
**石橋與古村的時光印記**
寨而頭村口的青石拱橋是玉符河畔的活歷史。橋墩上模糊的獸首雕刻,仍能辨認出明清工匠的刀工。農閑時,老人們常聚在橋頭講“玉符河改道”的傳說:河水如何像倔強的老牛,硬生生從村西扭到村東。橋下淺灘散落著被磨圓的青石,孩子們總愛翻找帶孔眼的“神仙石”,據說這是當年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眼。
**河灘上的時令饋贈**
夏末的河灘藏著玉符河獨有的美味。濕潤的沙地里,野薄荷混著艾草的清香撲面而來。挎竹籃的婦人彎腰搜尋“地皮菜”,這種雨后冒頭的藻類,和土雞蛋炒香便是農家待客的招牌。更誘人的是蘆葦叢里的麻鴨蛋,青殼上沾著泥星子,煮熟后蛋黃泛著橘紅,老濟南人稱之為“河灘油”。
**柳蔭下的漁趣人間**
黨家莊段的河灣處,總有十幾根魚竿斜插在柳樹根旁。戴草帽的老漢們不用浮漂,單憑竿梢顫動判斷魚訊。他們沿襲著“打窩子”的老法子——用酒泡小米誘魚,釣上的鯽魚不過巴掌大,卻堅持“釣三放一”。岸邊簡陋的茶攤上,粗瓷碗里的日照綠總泡著兩片薄荷葉,過路歇腳的驢友也能討一碗喝。
**暮色里的河燈舊俗**
若逢農歷六月六,黃昏的河面會漂起星星點點的南瓜燈。這是沿襲百年的“送河瘟”儀式,老人們把挖空的南瓜雕成鬼面,放入浸了桐油的燈芯。年輕人在下游用長竿攔截河燈,誰撈得多,便寓意著“截住了一年的好運氣”。燈火順流而下,倒映在水面如碎金,恍惚間與百年前《歷城縣志》記載的“燈影搖櫓”場景重疊。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