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和美國突然談妥了。
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文稱“這是一項偉大的協議”。
美方商品零關稅入印尼,印尼商品輸美卻要繳19%。
剛剛結束的中印尼合作,和美方協議之間的反差,中方在印尼的重金投資是否會受到波動?
7月初,中國企業剛剛在印尼投下重磅投資,啟動東南亞最大鎳電池基地建設,印尼總統親自到場站臺、剪彩、致辭,場面熱烈不亞于國家慶典。
然而不到半個月時間,印尼卻突然轉向,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壓之下簽下一紙“協議”:對出口美國的所有商品征收19%關稅,對美國商品全面開放,免關稅、免壁壘!
300億投資剛落地,轉身就向美國低頭?
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與印度尼西亞達成一項被其稱為“對所有人都棒極了”的貿易安排。
隨后,美國商務部長迅速補刀,“印尼商品將繳納關稅,美國商品享受豁免”。
印尼同意了——19%的對美出口關稅,0%的對印美貨關稅。
更巧合的是,就在前一天,美國商務部還啟動了對無人機系統和多晶硅的安全調查,直指中國高科技核心產業鏈。
而就在中美博弈新一輪加速的當口,一位重量級人物悄然訪華——澳大利亞總理。
相較于美方的施壓、,澳方選擇在中澳關系恢復節點上“重新靠攏”。
從特朗普對外宣稱這是一份“對雙方都很棒的協議”開始,就注定了這份文件不可能那么簡單。
根據美方發布的信息,印尼將在接下來繳納19%的對美出口商品關稅,而美國產品則“全面免關稅”進入印尼市場。
不僅如此,協議還包含一系列印尼“采購清單”:1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45億美元的農產品、以及整整50架波音飛機。
這意味著,印尼在這一輪談判中,不僅讓利,還幾乎完全打通了對美市場的“綠燈”,成為美國制造業、農業和航空產業的出口目的地。
更具爭議的是,美國政府同步宣布:如若其他國家商品經由印尼“中轉”,仍將征收原始關稅。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的反應也值得玩味——用詞如“巨大成功”“重新定義全球市場規則”等字眼。
特朗普的“勝利姿態”并非空穴來風。從越南到印尼可以看出特朗普已經加速開始反擊中國。
從他以下的舉動,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就在印尼協議宣布的前一天,美國商務部啟動了兩項國家安全調查:其一是針對中國無人機系統及其零部件,另一項則是針對多晶硅及其衍生產品。
自去年底起,美國已將某些中國硅片產品的關稅提升至50%。從目前節奏看,這波調查極可能演變為新一輪高強度技術圍堵。
而調查的“關鍵詞”都不陌生——新能源、光伏、電動車、人工智能,這些正是中國近年來重點布局的戰略高地。
面對美方的一系列動作,中國外交部早已作出表態。
在7月8日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美方濫施關稅政策,嚴重違背世貿規則,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經濟霸凌;
同時也強調,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并將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利益。
這番表態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對待貿易爭端,中國不會輕易讓步,也不會坐視規則被肆意踐踏。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外交層面,中國近期頻繁出席東盟及“10+3”合作會議,強調區域合作對沖單邊壓力。
外長王毅也在多場會談中指出,在當前全球局勢不穩的大背景下,亞洲區域內部更要“排除干擾,同舟共濟”。
相比美方給出的高壓協議,中國與印尼之間的合作模式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邏輯。
僅在過去三個月,中印尼的多項重點合作項目持續推進。
6月29日,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親自出席了,由中資企業主導的鎳資源與電池全產業鏈項目的奠基儀式。
這項戰略工程將幫助印尼成為東南亞唯一擁有鎳基電池完整產業鏈的國家。項目參與方包括寧德時代等中國頭部新能源企業。
而在綠色能源領域,雙方合作的“芝拉塔漂浮光伏電站”也已進入運營階段。
該項目由中方提供全套技術與投資,已成為東南亞最大浮體光伏系統,直接支撐雅加達的能源轉型計劃。
印尼對中美雙邊關系的處理頗為微妙:對中國依舊深化戰略合作,但在面對美國時也不得不選擇部分“讓利”。
區域合作并未因美方干預而停滯。
7月上旬,中國外長王毅訪問馬來西亞,并密集出席東盟系列會議。
他在發言中指出:“當前形勢越復雜,10+3合作就越顯珍貴。”
在連續會談中,多國外長表達了對“區域穩定”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共同提及“濫施關稅”“單邊主義”等干擾區域發展的挑戰。
王毅則再次強調,亞洲各國應堅持發展為先,抵御外部干擾,推進區域一體化。
這一點也與印尼的現實處境形成呼應——雖然受限于地緣和外交復雜性,但大部分東盟國家依然傾向于在區域內部構建更穩固的供應鏈關系。
在美國加緊拉攏印尼、強化對華貿易制裁的節點上,另一個重要信號來自南太平洋。
7月中旬,澳大利亞總理展開訪華行程,成為疫情以來首位正式訪華的澳大利亞領導人。
雖然澳中關系此前經歷低谷,但此次訪問的氛圍明顯積極。
多方消息顯示,澳總理此行將重點聚焦在恢復經貿往來、重建互信機制方面。
而中方也釋放出歡迎信號,安排高規格接待。
澳大利亞在過去幾年曾緊跟美方政策,在多個領域對華采取強硬立場,但眼下其國內輿論、經濟界普遍對“脫鉤政策”感到疑慮。
特別是在能源、教育、農產品出口等領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仍非常明顯。
澳總理訪華不免讓人聯想到一個問題:當美國持續在全球布下高關稅、高壓條款時,其盟友是否還能長期保持“政策一致”?
印尼這份被特朗普稱為“偉大協議”的文件,究竟意味著美國在博弈中的“新勝利”。
還是另一個“被收割”的案例?是否真能撬動印尼在亞太的戰略傾斜,仍值得持續觀察。
而對于整個亞太地區而言,貿易合作與地緣平衡已不再是單一維度的選擇題。
風暴仍在醞釀,選擇也從未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