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美術學院與虎溪街道石牛崗社區瀚湖小區深度聯動,由四川美術學院屈波教授發起,川美師生團隊攜手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策劃實施了一系列社區美育營造項目,探索出一條“高校資源下沉、居民共創共享、空間美學再生”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自然饋贈巧手生花,傳統技藝煥新傳承。10位社區居民在川美學子的帶領下化身“自然設計師”,她們將散落街角的藍花楹種莢精心打磨、繪制、封蠟,再以彩色棉線編織流蘇、串珠點綴,把尋常草木蛻變為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的雅致掛飾。“歸棲”蝕刻首飾活動邀請居民化身社區探索者,用金屬片蝕刻下情感印記。心愿墻活動則搭建起情感表達的公共紐帶,孩子們繪下童真夢想,中高考學子書寫奮斗期許,老人寄托闔家安康的祝福,一張張親手裝飾的心愿卡匯聚成社區情感地圖。
環保理念融入藝術,閑置資源重獲新生。“衣舊情深·抱抱樹”項目中,居民與兒童將回收舊衣剪裁重組,為社區樹木“穿上”創意新裝。“紙盒王國”教育戲劇工作坊中,親子家庭通過角色扮演、集體創作,將廢棄快遞盒改造成抵抗“垃圾怪”的奇幻武器,在沉浸式戲劇體驗中深化環保意識。在公共長廊,兒童用耐候玻璃膜繪制“四季長廊 童繪時光”,斑斕色彩化作永久性頂棚裝飾。絲瓜裝置共創活動則利用自然材質構建光影交織的療愈性景觀,其縱橫交錯的纖維網絡,既象征生物基因的脈絡圖譜,又隱喻社區鄰里間緊密交織的情感拓撲結構。
“墨染社區·字里行間”項目將詩詞警句轉化為可閱讀的景觀小品,以書法為媒介,打造“可閱讀的步道”“可互動的墻面”。生活劇場主題展覽在邊角空間鋪開,利用小區的“剩余空間”打造傳遞美好的生活劇場,呈現從過去到未來虎溪街道的變化。“遷徙與守望”城鄉美育工作坊聯合虎溪街道石牛崗社區與三之三幼兒園,以候鳥遷徙為觀察對象,通過趣味手工與游戲互動的方式,將藝術作品與自然景觀融合,營造兼具審美價值與生態教育意義的公共空間。
此次四川美術學院與虎溪街道石牛崗社區的深度合作,是高校美育資源下沉基層的生動實踐。師生團隊通過高參與度的藝術形式,以藝術賦能空間改造與環境提升,探索“人文引領”的社區治理新模式。(劉永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