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圖源:新華社)
進入7月以來,武漢大學“大信息”學科頻添生力軍。該校先后成立機器人學院、集成電路學院,致力于攻關重大基礎理論難題和“卡脖子”技術問題,促進優勢學科資源的深度整合。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上,校長張平文,李德仁、劉經南、龔健雅、王耀南、毛明、張建偉、徐衛林、劉勝等9名院士為新學院助陣。在集成電路學院成立儀式上,劉經南、姜德生、丁榮軍、郝躍、俞大鵬、任占等多位院士出席并見證。
計算機、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測繪遙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軟件工程……作為百年名校,武漢大學不僅在空天信息領域科研實力雄厚,也是我國“大信息”學科最齊全的高校。超前戰略布局,整合學科優勢,武漢大學打造從基礎理論到應用開發的完整科研創新鏈、從學科交叉到產業落地的生態閉環,有效地服務了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今年3月,亮相湖北“新春第一會”的武漢大學“天問”人形機器人在孝感“安家”,該校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將建設4條人形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及機器人商業應用場景展示中心,達產后可年產人形機器人1500臺,實現年產值3億元。
面向人形機器人這一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戰場,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和李淼副教授團隊領航研發“天問”,集聚了計算機科學、動力與機械工程、城市設計、測繪遙感等11個優勢學科資源。如今,“天問”機器人能夠在咖啡店為客人服務,師生攻堅克難完成的技術成果,正從實驗室走向零售、養老、醫療等商業服務應用場景。
一百多年的風雨兼程,武漢大學已經擁有強大而完善的學科實力。據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大學2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遙感測繪、計算機和網絡安全、信息管理、數學與統計、管理與經濟、法學等學科優勢明顯。同時,武漢大學也是“大信息”學科最齊全的高校,涵蓋了計算機、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測繪遙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軟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核心與前沿領域,擁有世界頂尖的學科實力和科研產出,支撐“大信息”學科發展。
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多個學科。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充分發揮空天信息安全、物聯網安全、密碼安全、網絡輿情分析、網絡空間治理、電子對抗、信息安全管理等多學科優勢,將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近年來,在人工智能安全、可信計算與系統安全、網絡威脅感知與安全保障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創造相關經濟效益超億元。
“雙導師”“項目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6月,高考結束后,雷軍班再次成為國內眾多家長與考生關注的熱點。“雷軍班有學術導師,校長和院士領銜,產業導師由雷軍校友領銜,培養具備計算機全棧工程能力的領軍人才。”武漢大學招辦工作人員梅老師介紹,今年雷軍班將招收15名優秀的高考學子,學生入學后將由企業界知名創新創業導師和行業頂尖工程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因材施教。
依托教研相長的導師資源、科教一體的研究資源、產教融合的行業資源,武漢大學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重大科技項目為牽引、技術創新與產業需求相融合,為學生鋪設了一條理論前沿直通產業實踐的快車道。
“我們用雙導師、真項目,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在7月初舉行的武大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上,“天問領航”計劃1.0正式啟動。根據該計劃,武漢大學將深度攜手宇樹科技、優必選、黑芝麻智能等20余家國內機器人產業領軍企業,北京、上海、湖北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以及相關產業基金、雷軍基金、公牛基金等,共同構建協同育人新生態。
武漢作為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大成立兩所新學院,將通過校企合作強化湖北半導體創新優勢,推動湖北相關產業聯動發展,服務國家戰略。
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介紹,學院將聘請產業教授,實施“雙導師制”(校內學術導師、企業技術導師)為學生提供全程指導;引入企業真實研發項目,打造面向產業前沿的“項目制”核心課程;共建聯合實驗室及實習實訓基地,為師生提供接觸最前沿技術與設備的實戰平臺。
武大黨委書記黃泰巖表示,圍繞機器人、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科技前沿,學校將不斷創新學科發展模式,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秉持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理念,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丨湖北日報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