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創意遇見
國家公園生態保護
將碰撞出怎樣的鄉村新圖景?
7月14日至23日,“青春桐木”茶村農家創意設計大學生暑期工作營將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區星村鎮桐木村啟動。58名來自同濟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五所高校的設計專業師生,將駐村為當地茶農院落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本次活動作為南平市深化“到南平去,助鄉村興”計劃的重要舉措,工作營特別邀請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團隊領銜指導,多位教師為入選學生提供系統培訓,深入解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要求與傳統村落更新設計規范。
坐落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里的桐木村(蔣文華 攝)
據主辦方介紹,工作營創新采用“一戶一設計師一服務組”模式:每名大學生將獨立負責三港、江墩、廟灣、七里四個區塊中1戶茶農院落的改造設計,同時配備由星村鎮、桐木村干部組成的在地支持小組。設計任務要求兼顧武夷山國家公園風貌管控、世界紅茶發源地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功能提升,實現生態保護與鄉村發展的有機統一。
除設計實踐外,工作營還策劃了多維文化體驗。參與者將在“非遺奇妙夜”親手體驗傳統技藝,通過茶文化研習感悟朱子理學精髓,并在“青春音樂會”中開展跨校交流。優秀設計方案將經由村民代表與專家團隊聯合評審,入選學生可獲得官方實踐認證證書,成果有望落地實施。結營儀式上將同步成立“青春桐木”高校鄉建聯盟,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桐木古王坑生態茶園(劉達友 攝)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正山小種紅茶產地及初制廠(李元魁 攝)
“我們期待青年設計師用創新思維激活傳統村落,”共青團南平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是青年學子實踐鍛煉的平臺,更是為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的重要契機。”
桐木村簡介
星村鎮桐木村,是福建省土地面積最大的行政村,地處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與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地的核心區,背靠“東南屋脊”的武夷山脈黃崗山,閩贛古道貫穿其間,亦是武夷山九曲溪發源地,于1979年被劃入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第一個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坐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未受污染的世界環境保護的典范”,具有優異的自然生態、文化特色、產業基礎。
自然資源:面積約20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1.87平方千米,山林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96.8%。其中,生態公益林27.5萬畝,經濟林4.6萬畝,竹林3.75萬畝(人均20畝)。轄區內有龍川大峽谷、青龍大瀑布、華東第一漂(大峽谷河流)、國家公園科技宣教館、桐木關古茶道、先鋒嶺斷裂帶觀景臺等景觀景點。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短尾獼猴、黃腹角雉、黑麂,金斑喙鳳蝶、崇安雌蟾、掛墩鴉雀、娃娃魚、穿山甲、五步蛇等動物;紅豆杉、香榧、鐵杉、中華盆距蘭等植物。
在桐木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野生藏酋猴隨處可見(林李冰 攝)
金斑喙鳳蝶(廖智宇 攝)
人文歷史:桐木村是世界紅茶鼻祖正山小種發源地,正山小種、金駿眉原產地,其中桐木關正山小種紅茶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十八世紀初,正山小種紅茶以其獨特的高山韻味和制作工藝被英國傳教士帶回歐洲,成為了西歐皇室和上層社會視為珍寶的健康飲品。
主導產業:紅茶產業是桐木村主導產業。茶園面積8000多畝,“正山小種紅茶”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及國家標志證明商標,擁有“正山堂”“駿德”“山爾堂”等正山小種紅茶品牌。目前本村境內有企業65家,專業合作社、互助組、家庭農場等7家。
來源:閩北日報、團南平市委 編輯:寶 藍 校對:王國棟 校審:余運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