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亞的沙漠里,有一片比較肥沃的土地,包括地中海東岸,約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形狀上好像一彎新月,所以這塊土地稱作“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最核心的位置在地中海東岸,古代叫“黎凡特”,拉丁語指日出之地。
它的特別之處在于,蘇伊士運河開通前,歐洲、地中海運到印度洋和東方的貨物都在這里上岸,所以這里也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
換句話說,這里是連接歐亞非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的咽喉。
那么猶太人是不是最初居民呢?
據《圣經·出埃及記》記載,古猶太人最開始在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后來因為躲避災害遷居到了尼羅河三角洲東部,但在這里也是寄人籬下被古埃及人欺負,又跑到了“迦南”。這個迦南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地區。
換句話說,猶太人并不是原始居民,也只是個外來戶。
他們定居后,建立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然后他們干了一件影響世界的大事,開山立派 :
靈感來自古埃及。大約18王朝時期,這里的人信奉多神教,就和中國道教一樣,里面有很多神仙。
這時法老發現了問題,神多了廟就多,廟多了大祭司就多,法老的權力就分散了。所以法老要改革,說其他的神仙都不好使,只有太陽神最牛逼,而我就是太陽神的代言人,于是埃及就變成了一神教。
這招很快被聰明的猶太人學會了,摩西改進了這個模式,創造了——“猶太教”。
不過猶太教有點保守,傳內不傳外,教徒增長量小限制了發展,于是猶太教分裂出一部分去了歐洲發展,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基督教。
基督教說我們沒名額限制,所有人都可以報名!基督教人數迅擴大了。
而中東的希伯來王國后來一分為二,北部稱以色列,南部稱猶大。
更扎心的是幾百年后都完蛋了,波斯人、馬其頓人和羅馬人都跑來踩一腳。猶太人干不過人家,在公元66年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638年,另一位主角阿拉伯人來到巴勒斯坦;也就是說,以色列被趕走流浪世界跟阿拉伯人沒任何關系,中間差了600年。
有意思的是,一開始阿拉伯人也信仰多神教,穆罕默德吸收了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優點,創造了伊斯蘭教。
從這個角度看,巴勒斯坦地區是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來源于猶太教;其實基督教承認和猶太教有傳承關系,伊斯蘭教也承認和猶太教、基督教有傳承關系,只是按他們各自的說法就是,你們的版本已經過時了,我這是正宗,最新版。
宗教并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要說的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把這這里當做“祖宅”,自己的根。
特別是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視為僅次于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圣地;其中薩赫來清真寺還與穆罕默德夜行登霄故事有關,所以薩赫來被穆斯林當作圣石。
現在的耶路撒冷舊城區,有200多所教堂、修道院、清真寺和宗教學校,據說這里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幾乎都有一段故事,三種宗教傳說中的許多地方、事件都能在這里有跡可循。
然后,過了兩千年。散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開始號召建立專門的猶太國家,又叫“猶太復國主義”。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蘇從英法手中強行“接管”了中東。其中其中美國接管了以色列。
對美國來說,支持猶太人在這里建國好處太多了。除了獲得國內猶太精英的好感,還可以通過猶太人建立的國家向中東投放影響力,順便制衡、拿捏這里的阿拉伯人。
這樣,猶太人終于掃清了所有障礙,可以放心地在巴勒斯坦上搞復國大業了。
通過六次向巴勒斯坦移民,到建國前猶太人已經接近80萬,占當地總人口的40%多,猶太社會基本形成。
1947年,在美、蘇等國家的支持下,聯大于通過181 (二)號決議,決定巴勒斯坦分治。
1948年5月,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面積1.49萬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的56%;剩下的地盤歸阿拉伯人。
結果兩幫人都不滿意------
然后發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一直鬧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