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迭代升級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四最”營商環境。
近年來,“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在淮安深入人心,但為什么還要迭代升級營商環境?這一更高追求的背后,到底有哪些考量?
營商環境:改革的“重中之重”
“營商環境”進入中國內地經濟語境,起碼可以找到三個源頭:一是1997年以后中國香港出現了關于營商環境變化的討論,不久,近在咫尺的深圳等地開始使用“營商環境”一詞;二是世界銀行從2003年開始,每年發布一份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報告流布極廣、影響很大;三是經濟學家郎咸平在2004年刮起“郎旋風”后,多次圍繞營商環境主題發表演講,“營商環境”一詞漸為公眾所知。
那么,什么是營商環境?2019年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這樣解釋: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
在淮安,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多年前就已經開展,但賦予其以某種戰略意涵的時間并不算長。簡單回顧,能夠梳理出以下幾個標志性舉措:其一,在一段時期內,設立市委營商環境優化辦公室并實體化運作;其二,提出“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并連續五年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聚焦到項目攻堅和營商環境上;其三,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出臺《淮安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這些標志性舉措的背后,是淮安對營商環境戰略意義的認知深化和行動進階。在實踐與觀念的持續激蕩中,淮安實現跨越崛起的方法論逐漸清晰——
近代以來的淮安,長期是農區、災區,在一段時期內還是戰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工業才起步,但工業不強始終是淮安的最大短板。改革開放以來,抓項目、強工業一直是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然而,淮安不靠海、不沿江,雖然“有礦”,但巖鹽、芒硝、凹土等礦產不足以支撐起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淮安拿什么去吸引投資者?
答案很簡單,一方面是抓“硬件”,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工業基礎設施等;另一方面是抓“軟件”,而“軟件”的核心就是營商環境。
我們看到,這幾年,市委在強調項目攻堅是發展“頭版頭條”的同時,還強調優化營商環境是改革“重中之重”。市委書記史志軍的一席話觀點更加鮮明:營商環境是淮安發展的“生命線”,為企業家服務就是為淮安發展服務。
簡單的分析已經表明,營商環境是一地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重中之重”,在以項目攻堅推進工業強市、實現淮安跨越崛起的鏈條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得營商環境者,得項目、得工業、得發展。
淮安實踐: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今年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從進入市場、要素保障、經營環境、糾紛化解、企業退出等方面介紹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
這些方面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主要環節,也是營商環境的主要構成。在淮安,優化營商環境既注重系統推進,更聚力重點突破。重點,就是市委提出的“四最”: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務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
重點發力,精準高效:
大力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開辟多條全貨機航線,實現淮安港和國內外一線港口的無縫對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推進“水、電、氣、視、訊、排”聯合報裝和“三零”服務,加強要素價格監測,工商業水價、合同內天然氣價格、工業用地平均出讓價格等持續保持全省低位;
創新實施營商服務專員、行政審批“不同意”事項報備等制度,率先推出“合并聯合式”行政檢查,落實禮遇企業家政策舉措等,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環境;
推動“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創新建立極簡申報、極速審批、極優服務“三極”工作機制,全流程全方位與時間賽跑;
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的久久為功,換來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2021年以來,淮安市營商環境民營企業滿意度實現“四連增”,全市營商環境質量綜合評分排名持續躍升。
與之相應的,是重特大項目攻堅的持續突破。這幾年,重特大項目紛至沓來,助推淮安在錯綜復雜的宏觀形勢下仍然保持工業經濟的向上向好。今年上半年,淮安在建3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達51個,其中首期竣工投產26個,工業經濟多項主要指標增幅全省領先。
上述事實證明,淮安抓項目、強工業的最大競爭力源于營商環境,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就是打造淮安的核心競爭力。
迭代升級: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問題。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必然要求在完善制度規則、推動設施聯通、破除地方保護、促進要素流通、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而這意味著各地招項目、推項目的一些“老辦法”“土方子”不管用了,需要盡快作出調整。更進一步,上述重大變化,必然使營商環境因素在區域發展競爭中的權重更大,也必然帶來更加激烈的營商環境比拼。
基于此,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市委全會提出迭代升級營商環境的原因。第一,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二,需要對標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既有做法進行審視和迭代,進一步充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內涵;第三,圍繞營商環境的更激烈比拼已經到來,必須瞄準一流,打造一流“四最”營商環境。
根扎得越深,樹才會立得越穩,枝葉才會越強健,也才有底氣面對更強的風雨,迎接更大的挑戰。一句話,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結合市委全會的部署要求,一些重點值得思量:
堅持“項目簽約前心中有數、項目簽約后說話算數”,不僅要求對項目、產業“胸中有丘壑”,而且要將誠信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圍繞企業家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研究推出更多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要求在營商環境優化中直面難點、直擊痛點,用真正壓降成本、真實解決問題的改革,為企業降成本、增效益、解難題;
“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健全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建章立制的閉環機制”,要求深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使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讓企業感受到淮安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
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撬動項目、推動發展,淮安已經走出了一條有特色、見實效的成功路徑。面向未來,淮安也一定能夠成功迭代升級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四最”營商環境,向夢想的更深處前進。
作者:辛淮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