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高血壓問題,長期服用降壓藥問題的朋友,對于常用的降壓藥也都不會陌生,各種沙坦、地平、噻嗪、洛爾等,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正在長期服用的降壓藥。
我們長期服用降壓藥的目標,一方面是控制血壓,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血管、腎臟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也希望這些長期服用的降壓藥,能夠帶來更多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全面降低心血管風險。
那么在各種各樣的降壓藥中,到底哪些長期服用能夠降低心腦血管風險,又有哪些不能降低風險,甚至是升高風險呢?一項近期發表在BMC Medicine 上的新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
這項研究是基于中國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策略臨床研究(簡稱STEP研究)的一項時候分析研究,為我們揭示了各種一線降壓藥在長期服用過程中,對心血管保護方面的差異性。今天的這篇科普,就結合這項研究的內容,和大家聊一下各類降壓藥的心血管獲益作用。
STEP研究本身是一項大規模、高質量的臨床試驗,該研究招募了數千名中國老年高血壓患者,旨在比較嚴格控制血壓(收縮壓控制在110-130mmHg)與標準降壓(收縮壓控制在130-150mmHg)對心血管結局的影響。而此次發布的新研究,則利用了STEP研究寶貴的隨訪數據,旨在進一步評估在血壓達標的人群中,長期使用不同類型的降壓藥,對心血管結局有何不同影響?
新研究中共納入了8257名來自STEP研究的老年高血壓參與者,這些參與者都在臨床試驗期間,把血壓控制在了目標范圍內,但其服用的藥物卻有所不同,研究者將這些高血壓患者服用的降壓藥按類型分為了4大類——
-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沙坦類降壓藥,如氯沙坦、纈沙坦、替米沙坦、厄貝沙坦、奧美沙坦等。
-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類:很多高血壓患者服用的各類地平,就屬于此類,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貝尼地平等。
- 利尿劑類:主要包括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噻嗪類或噻嗪樣利尿劑。
- β受體阻滯劑類:此類藥物名字中多數都帶來洛爾兩個字,例如美托洛爾,阿替洛爾,阿羅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
這四類藥物通過不同的生理機制降低血壓,且都有各自的適應人群。傳統的觀點認為,只要能把血壓控制在目標范圍內,降血壓本身就是帶來心血管保護作用的主要獲益,不同藥物之間對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差異可能并不大。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事情可能沒有那么簡單。
由于納入研究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可能存在換服降壓藥或聯合使用降壓藥的多種情況,因此,為了對比上述四類降壓藥帶來的心血管保護作用,研究者設計了一個“相對用藥時間”的指標,來衡量這4類降壓藥的使用時間占比。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個指標理解為,從研究開始到發生心血管事件或研究結束這段時間內,患者使用某一類降壓藥所占的時間比例。通過這個指標,研究者可以量化評估患者暴露于不同藥物類別下的時間長短,并將其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進行關聯分析。
經過平均3.34年的隨訪后,研究者發現,這四類降壓藥,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方面的作用,其差異性還是非常顯著的。
沙坦類和地平類的降壓藥,相對用藥時間越長,其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幾率就越低,可顯著降低相關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從具體數據來看,服用沙坦類降壓藥,相對用藥時間每增加一個單位,可降低45%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而地平類降壓藥,其相對用藥時間每增加1個單位,其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了30%。也就是說,在血壓控制良好的前提下,長期堅持服用沙坦類或地平類降壓藥,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事件的幾率,會大幅降低。
在進一步的次級終點分析中,沙坦類和地平類藥物的長期使用,也進一步降低了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而相比地平類藥物,沙坦類藥物在降低中風、急性冠脈綜合征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方面,也要更具優勢,這表明,相比地平類藥物,沙坦類降壓藥在心血管保護方面更勝一籌。
與這兩類藥物相比,其他納入的兩類降壓藥,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方面的表現就不盡如人意了。
研究結果顯示,利尿劑與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方面,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這類藥物有明確的降壓作用,但在降低心血管風險方面,似乎更趨向于中性作用。
更讓人驚訝,也存在爭議性的一項研究結果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使用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隨著相對用藥時間的增加,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反而出現了顯著的升高。洛爾類藥物相對用藥時間每增加1個單位,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升高了120%!
當然對于這樣的一個結論,我們也要理性看待。一直以來,洛爾類藥物都是心血管領域非常重要的藥物,這類藥物不但能夠降壓,還在緩解心絞痛,治療心衰等心臟健康問題方面,有著重要的臨床地位。這項研究之所以得出了這種顛覆性的結論,可能與研究本身存在“適應癥選擇偏倚”有關。
β-受體阻滯劑在臨床上并不僅僅用于降壓。它更是治療冠心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核心藥物。這就意味著,在臨床實踐中,那些使用β-受體阻滯劑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本身就合并了更嚴重的心臟問題,這些患者本身也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極高危人群,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研究中發現β受體阻滯劑使用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更高,也就并不奇怪了。
研究是說,該研究中觀察到的洛爾類藥物出現心血管事件比例更高這一現象,可能是因為這些藥物本身就用在了容易出問題的患者身上所導致的,這一情況導致了研究結果的導致,并不是藥物導致了心血管風險升高,而是用藥者本身就比使用其他降壓藥的心血管風險更高。
盡管如此,這一發現仍然提醒我們,對于沒有特殊強適應癥(如明確的冠心病、心衰等)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或許β-受體阻滯劑不應作為降壓藥物治療的首選。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對于這項研究來說,其結果是基于大樣本人群統計數據而來的,對于我們選擇降壓治療藥物來說,可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但對于具體的每一位高血壓患者朋友來說,如何選擇最佳的用藥方案,還是應該結合自身情況,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多種指標,來綜合評估選擇降壓藥的用藥方案,制定個性化的,安全有效的降壓藥物治療方案,仍然是每個高血壓患者選擇降壓藥的重點。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深入了解各類降壓藥的心血管保護作用能夠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更靠譜的健康科普知識。
參考文獻:
Peng, X., Olsen, M.H., Pareek, M.et al.Impa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classes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sights from the STEP study.BMC Med23, 365 (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