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上走,少不了要參加各種飯局。飯桌上杯盞交錯,看似是聯絡感情、談事交流的場合,實則藏著形形色色的人。
老話常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時候,一頓飯就能看清一個人的品性。作家莫言曾說:“飯局是個小社會,能看透人心,也能照見自己。”
參加飯局,咱們講究禮貌和教養,但遇到這幾種人,哪怕自己再有涵養,也別一味忍讓,該保持距離就得保持距離。
一、 勸酒沒底線,不喝就道德綁架的人
酒桌文化里,適當敬酒是禮節,可要是遇上那種勸酒沒底線的人,可就遭罪了。你說自己酒精過敏,他說“少喝點沒事,不給面子是吧”;你說開車來的不能喝,他說“找代駕不就行,這點酒算什么”,甚至還扯出“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的歪理,不把你灌到失態不罷休。
《禮記》里說“禮者,敬人也”,真正的禮節是尊重,而不是強迫。這種人看似熱情,實則自私,他們只圖自己熱鬧,根本不管別人的身體和難處,把勸酒當成彰顯自己“能耐”的方式。遇上這種人,別不好意思拒絕,直接表明態度,哪怕對方說啥也不松口,一味忍讓只會讓自己遭罪,還顯得沒骨氣。
二、 一桌子菜,專挑好的吃,不顧及別人的人
飯局上的菜是大家一起吃的,講究的是你來我往,互相體諒。可總有那么些人,筷子跟長了眼睛似的,專挑盤子里最精華的部分下手,比如一盤蝦,他全挑大蝦剝;一盤肉,他專夾最嫩的那塊,甚至把菜往自己跟前挪,完全不顧及桌上其他人。
老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飯見人品,這種人看似是嘴饞,實則暴露了自私自利的本性。他們心里只有自己,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這種人相處,往后遇事,他大概率也只會先顧著自己,不會替你著想。遇上了,沒必要撕破臉,但心里得有數,往后少打交道才是明智。
三、 飯桌上搬弄是非,到處說人壞話的人
飯局上聊天,本是輕松的事,可有些人就愛借著酒勁兒,說些東家長西家短的話。張三的隱私他拿來當笑料,李四的難處他添油加醋地編排,甚至當著你的面說別人壞話,轉頭又可能在別人面前說你的不是。
《增廣賢文》里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種人看似和你“掏心窩子”,實則是想通過議論別人來拉攏關系,或者滿足自己的八卦欲。你要是跟著搭話,說不定哪天就被他賣了;你要是不搭話,他還可能背后說你不合群。遇上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別接話茬,吃完趕緊走,免得被卷入是非里。
四、 總愛炫富吹牛,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
飯桌上偶爾聊聊近況很正常,可有些人一開口就停不下來,不是說自己剛買了多貴的表,就是說自己認識多厲害的人,甚至拿別人的處境當墊腳石,比如“你那工作掙得太少了,不如跟我混”“你這衣服該換換了,我給你推薦個牌子”,話里話外都是優越感。
老話說“滿招損,謙受益”,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低調謙和;反倒是沒什么真本事的,才愛靠吹牛撐場面。這種人看似自信,實則內心空虛,需要通過貶低別人來獲得滿足感。和他較真吧,顯得你小氣;不搭理吧,他又得寸進尺。遇上這種人,沒必要忍,笑笑不說話,或者借口離席,別讓他的炫耀影響了你的心情。
說到底,飯局是一面鏡子,照得出別人,也映得出自己。咱們參加飯局,是為了交流感情、解決問題,而不是看別人耍小聰明、暴露本性。遇到以上這幾種人,保持禮貌是修養,但不必委屈自己去迎合。畢竟,合不來的人,沒必要強融;不值得的關系,也不必費心維護。守住自己的底線,才能在各種飯局里吃得舒心,處得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