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綠色革命之下的鋁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從區域競爭到協同的變局。7月9日,在云南紅河州瀘西縣,隨著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旗下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首批電解槽啟動,年產193萬噸低碳鋁項目首批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是全球首個電解鋁AI智能系統生產線。
“該生產線投產標志著企業先進技術與云南綠色能源優勢深度融合,將助力云南建設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鋁產業技術高地。”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表示。
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龍頭企業,園區占地8377畝,由紅河州人民政府、瀘西縣人民政府、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通過承接魏橋集團大部分產能轉移,云南加快打造“中國綠色鋁谷”,牽動山東鋁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深層變革。
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一角。
01
電解鋁行業:從“電耗困局”到“綠電突圍”
電解鋁是耗電大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范順科在5月29日舉行的2025首屆綠電鋁論壇上表示,目前電解鋁的碳排放約占有色金屬行業的2/3,約占全國的5%。我國電解鋁行業碳排放水平仍然較高的核心原因在于電解鋁用電結構仍以煤電為主。
在濱州,電解鋁企業曾飽受“高載能”之困——每噸電解鋁需耗電1.35萬度,占生產成本的30%-40%。山東第一民企魏橋集團將193萬噸產能西遷至云南,看中的不僅是當地0.1073千克/千瓦時的全國最低度電碳排放因子,更是“水電鋁材一體化”的產業新邏輯。云南發展綠色鋁產業優勢凸顯。綠色能源方面,全省電力總裝機超1.6億千瓦,其中綠色能源裝機占比逾90%,達1.5億千瓦。
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據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統計局數據,云南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為0.1073千克/千瓦時,居全國最低,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動力分廠計控車間主任邱玉山算了一筆賬:“每單噸電解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1.8噸,同比用火電生產下降86.15%。按85%使用水電等清潔能源測算,每年可減排約1836萬噸二氧化碳。”
中共紅河州委書記趙瑞君介紹,自2021年12月簽約以來,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70億元,基本完成場平、道路、供水、供氣、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云南創聯合金、青島宜博科技等多家企業入駐,涵蓋合金材料、汽車零部件、新能源設備等領域,形成“原鋁生產—精深加工—廢鋁回收”完整產業鏈。園區以“綠色、低碳、循環、智能”為定位,瞄準打造國內鋁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標桿。
這次遷徙背后,也是山東鋁產業對“雙碳”目標的主動應戰。2024年,山東累計審核100個“兩高”項目,減少碳排放約1000萬噸,確保增量項目“增產值不增碳”;電解鋁行業碳排放強度為8.2噸CO?/萬元,較2019年下降37%,降幅領先全國平均水平(29%)12個百分點。
政策層面上,《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將綠色鋁產業列為云南省鼓勵類產業,相關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等優惠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02
鏈式躍遷:從“原材輸出”到“價值重構”
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海拔落差達165米,600千安特大型電解槽以每秒30升的速率注入液態氧化鋁。顯然,這不是簡單的產能遷移,而是山東電解鋁產業價值鏈重構和產業格局重塑的一個縮影。
除了魏橋集團,山東信發集團在廣西建設的200萬噸氧化鋁項目,采用全球領先的拜耳法工藝;南山鋁業與特斯拉合作的航空鋁材生產線,將山東的“短流程”制造模式復制到美國。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 年)》,以 “產能兼并重組 + 專精特新培育” 雙輪驅動,為全球最大鋁產業集群開啟戰略轉型倒計時。在產能端,文件首次提出 “電解鋁總量約束 + 氧化鋁產能嚴控” 的雙軌制:電解鋁產能置換政策進一步優化,向云南、廣西等水電富集區傾斜;氧化鋁新改擴建項目須匹配權益鋁土礦資源,且能效需達行業標桿水平,徹底遏制“有水快流”的粗放擴張。
近幾年,鋁水不落地的“短流程”模式,其實已經讓山東鋁產業完成了一次升級之旅。
“我們要在云南再造一個‘高端鋁都’。”趙瑞君的藍圖里,印證了山東鋁業的轉型升級密碼。
7月9日,云南綠色鋁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暨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建設現場會同步舉行,會議聚焦加快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全產業鏈打造綠色低碳高端鋁產業集群。
如今,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內,云南創聯、青島宜博、廣西和泰3家入駐企業因地制宜合理分布,初步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態勢。隨著廣西和泰10萬噸無機氟化鋁、青島宜博儲能配件等3個項目簽約落地,上游滾燙的鋁水將直接流入下游企業,省去重熔與運輸的損耗。按年產能200萬噸測算,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省12億元,上下游企業協同實現集群化發展,著力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03
格局重塑:從“區域競爭”到“流域協同”
在云南的深山里,山東企業編織電解鋁產業的新陣容,這次跨省協作,開始改寫中國鋁業版圖——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電解鋁建成產能達4798.9萬噸,運行產能4358.4萬噸,占全球總產能(7900萬噸)的55.17%。區域分布來看,產能集中在能源富集區,山東、新疆、內蒙古、云南四省份占比超70%。其中,云南水電鋁產能占比從2020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18%,成為增長最快的區域。
通過“飛地經濟”模式,魯企將環境容量壓力轉化為技術升級動力。
區位優勢來看,作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大通道,云南隨著中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運營,對內可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對外輻射南亞東南亞市場。
始于云南的產業革命背后,亦是山東鋁業應對“雙碳”挑戰的破局之道——通過空間重構實現綠色轉型,借助技術輸出鞏固產業優勢,依托流域協同放大集群效應。
當電解槽的電流與瀾滄江的水流共振,一個中國鋁業的新時代正式開始。
版權 | 山東財經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