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旅精心打造的旅游品牌形象遭受重創,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瞬間崩塌。
巨額投入的宣傳推廣效果付諸東流,這場風波或將造成數億元經濟損失。
此次牧民暴力事件徹底引爆了公眾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眾多網友紛紛分享相似遭遇:
“建議大家別往那邊跑,不僅海拔高缺氧,很多當地人素質也嚴重缺氧”
“十年前造訪青海湖時,就深切感受到當地民眾態度強硬難相處”
“曾經自駕游時遇到荒唐事,有騎摩托的牧民追趕著要收費”
這片廣袤的西北土地擁有壯麗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熱愛自由行的游客前來探訪。
某位騎行愛好者在7月14日途經青海格茫公路時,親身經歷了令人心驚的一幕:
“青海格茫公路的牧民確實不太好對付”
所謂純樸好客的傳說在此刻破碎,取而代之的是粗暴無禮的行為。
遠方來客尚未落座,迎接他的卻是當頭一棒。
事發路段地處偏僻,幾乎找不到任何監控設備。
若非頭盔自帶記錄功能,這起惡性事件恐怕難以取證。
視頻畫面顯示,幾位牧民正在公路上放牧,大約六七只駱駝占據道路右側。
游客只能減速靠左緩慢通行,全程保持最大安全距離,甚至不敢加速。
此時后方駛來一輛油罐車,不確定是車輛噪音還是龐大體型導致駱駝受驚。
或許是摩托車引擎聲,又或是重型卡車的壓迫感讓動物產生應激反應。
受驚的駱駝開始逃離公路,其他同伴也相繼偏離正常活動區域。
身著紅色外套的牧民手足無措,只能在后面慌亂追趕。
站在前方佩戴頭巾的牧民竟提前攔截在摩托車前方。
此時如果游客選擇加速離開,本可避免后續沖突發生。
但這位年輕人始終秉持善意,決定停車與對方溝通。
原本期待在這片凈土凈化心靈,結果發現最純凈的反而是自己。
操著濃重方言的牧民用激烈言辭質問:“不能等會兒嗎?”
滿臉疑惑的年輕人回應道:“發生了什么”
對方繼續指責道:“你看看駱駝都跑了,你得負責抓住它們!”
就在說話間,后方油罐車徑直駛過,絲毫沒有停留。
牧民卻對大型車輛視若無睹,顯然存在欺軟怕硬的心理。
紅衣牧民此時也趕到現場,兩人形成前后夾擊之勢阻止離開。
感到萬分委屈的年輕人試圖解釋:
“可是我離得很遠啊,一直在旁邊小心行駛...”
牧民情緒愈發激動,突然將手中石塊砸向地面,伴隨著不堪入耳的辱罵。
年輕游客顯然缺乏應對經驗,在突如其來的羞辱面前不知所措。
暴力升級時刻,牧民眼中閃過兇光,揮拳猛擊其頭部,連防護頭盔都被打歪。
若非裝備護具保護,后果將更加嚴重。
三輛重型卡車此時接連通過,盡管交通繁忙,牧民仍堅持歸咎于摩托車。
仿佛在暗示:摩托車驚擾駱駝需要擔責,而大型卡車天生具有豁免權。
面對攻擊游客始終保持克制,既未反抗也未還口,默默調整受損頭盔,牧民卻繼續咆哮:“下車”
行車記錄儀視頻到此結束,后續發展不得而知,但短短數十秒的畫面已足夠令人憤怒。
鑒于事件引發的巨大輿論反響,相關部門已迅速啟動調查程序,目前案件正在深入核查中,最終結論有待官方正式公布。
道路本應是車輛通行之所,而非私人牧場,誰該為此次事故負責?
難道錯在 在別人家院子騎摩托不成?
莫非罪過是不安分上班,非要追求精神洗禮所致?
本人曾自駕游覽新疆,從阿壩進入甘南青海區域時,就察覺到明顯異常。
尤其懸掛外地車牌極易遭遇惡意別車,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針對自己,道路交通狀況充滿潛在危險。
當時我連飯都沒顧上吃,水也沒買,連續駕駛近千公里穿越祁連山脈抵達甘肅張掖,才感覺脫離險境。
不曾想時隔多年,青海地區的旅游環境仍未見改善。
在此提醒前往西北地區的游客,務必遠離牲畜群集區域,謹慎處理與當地牧民的互動。
時刻關注個人安全,消費前務必確認價格明細,盡量避免在無監控覆蓋的偏遠地區久留。
資料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