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四年(631),一位85歲的傳奇老夫子在長安城溘然而逝。在中國歷史上,這85年發生了太多事兒:魏周嬗代、周滅北齊、楊隋代周、隋滅南陳、隋唐易代……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何況是生逢這樣“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時代。
當然,年紀奇還只是一方面,對這位老夫子,唐高祖下詔時不稱他的名諱,唐太宗特準他乘步輦入宮,太子李承乾更是親自扶他上殿才是真的傳奇。
而更傳奇的是,他一生三次擔任太子老師,先后輔佐隋文帝太子楊勇、唐高祖太子李建成、唐太宗太子李承乾——三位太子或死或廢,竟無一善終。難道這老頭兒專門“克”太子?
想搞清這些問題,我們得先走進老夫子李綱的一生。
三朝老直臣
西魏大統十三年(547),李綱出生在觀州蓚縣一戶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叫李元則,曾任清河太守。他的父親名李制,在北周時官至車騎大將軍。然而,李綱最初不叫李綱,他的本名叫李瑗,字伯玉。李瑗“少慷慨有志節,每以忠義自許”,當讀到《后漢書·張綱傳》時,他被張綱(字文紀)不避斧鉞,彈劾大將軍梁冀的忠義精神感動,遂改名李綱,字文紀。
北周時期,李綱入仕為官,在齊王宇文憲府中做參軍。宇文憲堪稱北周宗室第一“牛人”,曾都督益、寧、巴、瀘等二十四州諸軍事,又為攻滅北齊立下汗馬功勞。建德七年(578),周武帝去世,繼任者宣帝是位喜怒乖度、狂悖褻慢的昏君。宣帝忌憚宇文憲功高震主,在武帝尸骨未寒之際,便縊殺宇文憲。為了給殺害宇文憲披上合法外衣,宣帝召集宇文憲生前僚屬,逼迫他們供認宇文憲謀反之罪,唯有李綱誓死不從,堅決不肯違心作證。宇文憲死后,李綱駕車運送他的遺體,齊王門生故吏無一敢靠近,唯有李綱撫棺痛哭,親自將老上級入土安葬。
隋釉陶瓶。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楊隋代周后,李綱亦因為官正直得到隋文帝重用。然而,“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正直性格注定他的官宦生涯不會一帆風順。當時,權臣楊素、蘇威掌權,李綱不為其權勢所動,因此受到忌恨。楊、蘇二人對李綱厭惡至極,必欲除之而后快。
隋文帝晚年,派大將軍劉方征討林邑。楊素趁機進言:“林邑多珍寶,自非正人不可委。”一面隆重推薦李綱出任行軍司馬,一面又授意劉方趁機迫害李綱,李綱差點因此丟掉性命。后來,蘇威命李綱前往南海郡接待林邑使者,卻長期不將他召還。眼見李綱回朝奏事,蘇威立即指責他擅離職守,交付有司嚴刑拷問。遭遇這些磨難,李綱意志消沉,卦象師對他說:
“公易姓(改朝換代)之后,方可得志而為卿輔。宜早退;不然,有折足之敗也。”
不久后,李綱被皇帝赦免,遂聽從卦象師所言,前往鄠縣隱居,不問世事。
唐代石圍棋子。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隋煬帝年間,天下大亂,群雄蜂起。一位名叫何潘仁的義軍領袖強迫李綱出山。后來,何潘仁被唐高祖之女平陽公主收編。高祖素聞李綱賢名,便命他做丞相府司錄,封為新昌縣公。李唐開國后,又拜為禮部尚書、太子詹事,負責教導太子李建成。
在大唐,李綱也不改正直本性。武德初年,李元吉任并州總管,負責太原地區防務,但他少不更事,縱容屬下攘奪百姓財物。輔臣宇文歆屢諫不納,只好向高祖匯報:
“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常共竇誕游獵,蹂踐谷稼,放縱親昵,公行攘奪,境內獸畜,取之殆盡。當衢而射,觀人避箭以為笑樂。分遣左右,戲為攻戰,至相擊刺疻傷致死。夜開府門,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懷憤嘆。以此守城,安能自保!”
高祖竟充耳不聞,對愛子的縱容很快招來更大禍患。不久后,劉武周率五千精騎進攻并州,“抽象”的李元吉卻強令車騎將軍張達率領百余名步兵應戰。張達毫無懸念地戰敗,憤而轉做帶路黨,引導劉武周攻掠并州。
眼見形勢急轉直下,宇文歆認為李元吉斷然守不住太原城。與其等死,不如保住他的性命,以圖將來,遂建議李元吉棄城而走。“抽象”的李元吉自然沒有“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決心,于是聽從宇文歆的建議,欺騙守城司馬劉德威說:“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強兵出戰。”然后連夜率領重兵護送妻小突圍而走,太原也因此落入劉武周手中。
得知此消息,高祖把罪責一股腦怪到宇文歆身上,還對李綱說:
“元吉幼小,未習時事,故遣竇誕、宇文歆輔之。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起義興運之資,一朝而棄。宇文歆首畫此計,我當斬之。”
李綱卻認為,宇文歆保全了李元吉性命,不但不該治罪,反而要予以表彰。他向高祖詳細解釋道,宇文歆剛剛赴任就直言極諫,多次將李元吉失德行為上奏朝廷。元吉驕逸放縱,導致軍士怨聲載道,這才是太原陷落的根本原因。何況,若非宇文歆獻計,李元吉早已成為刀下亡魂。問罪宇文歆,勢必讓天下仁人志士寒心。
唐白釉三足瓷盂。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轉天,唐高祖醒悟,對李綱表示,“幸虧有了你,才使大唐的刑罰不被濫用!太原的局面不怪宇文歆,也不怪竇誕。這一切都是我兒子不成器導致的,若不是他結怨于人,太原也不會失守!”
由于李綱直言極諫,唐高祖給了他極高的政治待遇,甚至在撰寫手敕時也不直書他的名諱,給他極大的尊重。太宗即位后,又拜李綱為太子少師,多次咨詢治國之道。后來,李綱病重,太宗特命房玄齡前往探望。貞觀五年(631),李綱病逝,享年85歲。史書對李綱予以高度評價,稱他“直道事人,執心不回”。那么,如此正直的老師,為何會教出三個不成器的太子呢?
三度太子師
輔佐太子,往往意味著從龍之功。當然,若太子未能成功繼位,一切就是水中月、鏡中花。作為國家儲君,太子們特殊的政治身份既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迷藥,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個人素質的發展。很不幸,李綱就碰上了三個不成器的學生。
開皇末年,李綱被任命為太子洗馬,輔導楊勇。楊勇才智平平,又好聲色犬馬,因此不受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待見。一次,楊勇宴請東宮屬官。左庶子唐令則為了邀寵,自請彈奏琵琶,又唱起《武媚娘曲》。李綱實在看不下去,進言說:
“令則身任宮卿,職當調護,乃于宴座自比倡優,進淫聲,穢視聽。事若上聞,令則罪不測,豈不累于殿下?臣請遽正其罪。”
楊勇卻表示:“我就聽聽音樂怎么啦?你別那么多事兒!”
后來,楊勇被廢,隋文帝召集東宮屬官,責問他們為何沒有引導太子走上正道。全場鴉雀無聲,唯有李綱敢直面硬剛,正色說:
“今日之事,乃陛下之過,非太子罪也。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賢明之士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方今多士盈朝,當擇賢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鷹犬之才侍側,至令致此?乃陛下訓導不足,豈太子之罪耶?”
被嗆了一下的文帝或許是出于教子無方的愧疚,不僅沒有治罪李綱,還命他做尚書右丞。
唐朝建立后,高祖也命李綱輔導太子李建成。起初,建成對李綱言聽計從,禮遇有加。甚至在吃飯時,向“生魚片仙人”唐儉、趙元楷說,“制作魚生,烹飪佳肴,沒有能超出你們二位的。但論起教育開導,輔佐治理,無人能超過李綱。”
可惜,好景不長,后來李建成開始慢慢親近奸佞小人,李綱屢次勸諫,建成都置若罔聞,李綱只好請求告老還鄉。
高祖聽說后罵道:
“連何潘仁那種賊人,你尚且能做他的長史,怎么到我兒子這里你就輔導不了了?”
李綱叩頭,答曰:
“何潘仁雖然殺戮無辜,但尚能聽進去我的勸諫,留百姓一條活路。您從開國后就變得自以為是,我的話就像扔進水里的石頭,您壓根兒就聽不進去。太子也是這樣,老臣無能為力,只好告老還鄉。”
也被嗆了一下的高祖意識到錯怪李綱,道歉說:“我知道愛卿是正直的人,輔佐太子非你莫屬!”于是又將他擢升為太子少保。
高祖的誠意打動了他,于是李綱選擇再次向太子進言,說:
“綱耄矣,日過時流,墳樹已拱,幸未就土,許傅圣躬,無以酬恩,請效愚直,伏愿殿下詳之。竊見飲酒過多,誠非養生之術。且凡為人子者,務于孝友,以慰君父之心,不宜聽受邪言,妄生猜忌。”
可惜,李建成未能體會老爹和李師傅的一片苦心,仍舊我行我素,不納良言。李綱“郁郁不得志”,最終辭去了尚書職位。不久后,李建成便慘死于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即位后,拜李綱為太子少師,命他輔導李承乾。李綱依舊兢兢業業,在教導李承乾時備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據說“理順辭直,聽者忘倦”。承乾與東宮官員語及忠臣義士,李綱凜然曰: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
辭色慷慨,儼然有不可奪之志。一年后,李綱走到人生盡頭。太子李承乾感念李綱的教導,親自為他豎立碑銘。
但令人扼腕的是,李綱生前輔佐的最后一位太子也沒能得到善終。貞觀十六年(642),眼見魏王李泰奪嫡之心越發明顯,李承乾決定先發制人,發動政變,逼迫太宗禪位。政變被太宗輕易粉碎,承乾就此被廢為庶民。
唐素面高足銀杯。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言至于此,三位太子的悲劇人生,到底和李綱有沒有關系呢?
從李綱的人生軌跡看,他為官正直、不畏強權,敢于直言極諫,既非奸詐小人,也不是庸碌無能之輩。可見,三位太子走上邪路與他并沒有直接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李綱一點責任也沒有。
比如,他不止一次抱怨太子們不納忠言,甚至還被楊勇當面警告“少管閑事”。可見,李綱行事雖直,卻不大會處理與太子們的關系。每當鬧僵時,就直接打算告老還鄉。試想一下,如果李綱懂得變通之道,太子們未必不能聽下他的逆耳忠言,也許就不會與皇位失之交臂。
當然,太子們的悲劇人生,更多是自己種下的因、結下的果。而且,他們的競爭對手也都堪稱“超人”:楊勇資質平平,不得父母寵愛,偏巧還碰上一個工于心計的“好弟弟”楊廣;李建成雖為大唐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無奈他的對手是千古一帝太宗李世民;比起楊勇和李建成,李承乾更加倒霉,既有一個極端強勢的爹,又有一個才華橫溢且癡心奪嫡的弟弟李泰,而他自己卻身患足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心太子之位能否保住。
三位太子各有“天崩開局”,這絕非李綱一人所能扭轉的。何況,東宮屬官、師傅本就不止李綱一人,調侃他是“太子殺手”,實在有些對不住這位正直的老夫子了。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