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田野間,機井如同大地的脈搏,它們是農業灌溉的“生命線”,是鄉村供水的“源頭活水”然而,在魯山縣,這些“地下功臣”卻暗藏隱患:無蓋的井口如同張開的“陷阱”、裸露的電表箱暗藏觸電風險、塌陷的地基隨時可能引發意外……魯山縣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為利劍,主動亮劍、積極作為,讓每一口機井都成為安心的“生命泉”。
6月20日,魯山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們在磙子營鄉小杜莊村田間實地走訪時發現,一口灌溉機井的井蓋缺失,從直徑約30公分的井口往下看,黑洞洞的,井口周圍長滿了雜草,極易失足墜落。在馬樓鄉官莊村,檢察官們又發現了類似的問題。機井周邊未設置任何警示標志,裸露的井口與農田渾然一體,更危險的是,部分機井的電表箱外殼破損、線路外露,雨水沖刷后極易引發短路漏電;還有些機井因年久失修,地基出現不同程度的塌陷,井體傾斜,隨時可能發生坍塌事故……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隱患”,已經成為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隱患”。
6月27日,魯山縣人民檢察院針對排查出的機井安全隱患,迅速啟動公益訴訟立案程序,組建專項辦案組,通過實地勘查、拍照取證、詢問周邊群眾等方式,全面固定證據,精準梳理問題類型及分布情況。
辦案檢察官們深知,機井安全涉及水利、農業、鄉鎮政府等多個部門,只有形成監管合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7月9日,魯山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責任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職,對機井安全問題進行排查并依法處置,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
7月16日,記者從魯山縣人民檢察院獲悉,目前檢察官們正在跟蹤機井安全問題的進一步整改,并將推動建立機井安全長效監管機制,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常態化排查,將公益訴訟保護觸角延伸至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用法治力量守護好群眾的“腳下安全”,讓轄區每一口機井都都成為安心的“生命泉”。(河南法治報記者 何永剛 通訊員 匡月緣)
編輯:王海鋒
審校:翟保明
審核:陳亞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