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南京刑場,槍響前一刻,國軍少將突然轉身對圍觀群眾大喊:“毛主席萬歲!”在場官員臉色鐵青。
許世友,這位開國上將,不僅在戰場上英勇無畏,他小時候的故事,也堪稱跌宕起伏。
尤其是他在少林寺學武,又被師父趕出山門的經歷,更是充滿戲劇性。
許世友出生在湖北麻城縣許家洼,這一帶山清水秀,但生活卻不容易。許世友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李氏獨自拉扯五個孩子。
小時候的許世友不愛讀書,卻對拳腳功夫情有獨鐘。街坊鄰居都說這孩子有股子倔勁兒,打架從不服輸。
八歲那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一位從少林寺下山的高僧。
這一天,許世友正和幾個小伙伴打得不可開交。圍觀的人越聚越多,連路過的僧人也停下了腳步。
僧人看了一會兒,隨手摘下斗笠扔過去,居然把幾個孩子全都擊倒了。眾人驚得目瞪口呆。
僧人卻沒理會,只是走到許世友面前,說:“小子,有興趣跟我去少林寺學武功嗎?”許世友哪能不動心,連忙點頭答應。
許世友的母親起初不放心,怕孩子吃苦。高僧卻打包票,說寺里有雜糧管飽,還能學認字。
許母這才放他跟著高僧走了。到少林寺后,許世友成了高僧的俗家弟子,開始了異常艱苦的練武生涯。
剛進寺時,許世友每天挑水劈柴,做雜活伺候僧人。兩年后,師父才正式教他功夫。
練武的日子,苦得讓人直倒吸涼氣。許世友每天在冰冷的石地上練倒立,雙腳綁在桿子上,手撐地,時間一長手臂發麻得像不是自己的。
晚上還要吊在房梁上睡覺,白天則吊著磨盤行走。練鐵砂掌時,他的手插進黃豆、一粒粒磨到沙子,手上掉了無數皮肉。
幾年下來,許世友的功夫突飛猛進,可是生活仍然單調枯燥。他心里惦記著家鄉,八年未歸,終于向師父請假回家探親。
沒想到他剛進村口,就看到哥哥被人圍毆,血流滿面。許世友一怒之下出手還擊,一拳打得對方口吐鮮血。
事情鬧大了,他連家都沒敢回,直接跑回少林寺向師父告狀。
師父聽了,沉默許久,嘆了一口氣:“你闖了禍,寺里不能再留你了。”說罷,師父拿出自己僅有的8塊銀元,交給許世友。
離開少林寺的規矩是“打出山門”,許世友靠著一身功夫,與師兄弟逐一過招,硬是打了出去。
許世友離寺后,輾轉加入了一支軍閥部隊。但軍閥腐敗不堪,許世友實在忍受不了,又離開尋找紅軍。
終于,他如愿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從此在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成為開國上將,功勛卓著。
雖然事業有成,但許世友始終沒有忘記教他武功的師父。5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僧人來到許世友家,住進了他特意空出的房間。
這位老僧人,正是許世友的恩師。許世友對師父恭敬有加,把自己的孩子介紹給師父,稱呼他為“師爺爺”。
許世友的女兒華山回憶,師爺爺是一位高僧,卻手掌溫暖柔軟,完全不像能破石斷鐵的高手。
師爺爺珍視生命,對一株墻角的蘑菇都不忍采摘。他說:“讓它安安靜靜地生長吧。
”這句話深深印在了華山心里,也讓她明白父親對恩師的尊敬源于何處。
關于高僧的結局,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以許世友的性格,他必定會盡心盡力為師父養老送終。
或許,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師徒關系最溫暖的一面。
參考資料:[華山,《父親》,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