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暑期大思政“紅燭先鋒”實踐隊走進吉安白鷺洲書院、南昌豫章書院、九江白鹿洞書院、上饒鵝湖書院,通過“學脈溯源、講壇新聲、踐履深耕、研思賦能”的閉環(huán)實踐,讓千年書院的教育智慧成為思政課的鮮活素材,讓“書院味”飄進思政課堂的每一個角落。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實踐隊以“歷史場域解碼+經(jīng)典要義闡釋”為路徑,在四大書院中梳理可融入思政教育的文化精髓。白鹿洞書院的禮圣殿內(nèi),師生們捧著《白鹿洞書院揭示》,逐字解析“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綱領,將朱熹“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學與當代學子的成長需求相對照,形成的專題筆記成了思政課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生動案例;白鷺洲書院里,隊員們圍繞江萬里“敦教化,興理學,明節(jié)義,育人才”的辦學宗旨,舉辦“廬陵文化與家國情懷”研討會。
豫章書院的遺存碑刻前,《豫章書院志》里記載的王陽明心學、陸九淵理學淵源,成了“書院傳統(tǒng)與育人使命”微論壇的討論焦點,先賢思想被轉化為思政課上“如何涵養(yǎng)心性”的鮮活議題;鵝湖書院的“忠孝廉節(jié)”匾額下,“朱陸之辯”的學術包容精神被提煉為思政教育的價值坐標,讓思政課的理論根基浸潤著書院的千年書香。
鵝湖書院“鵝湖之會”的講堂舊址上,一場復刻先賢論學的實景辯論正在進行。隊員們圍繞“經(jīng)典傳承如何守正創(chuàng)新”“思政課中知識傳授與人格塑造孰重”等議題,重現(xiàn)“朱陸之辯”的爭鳴氛圍,讓學術探討本身成為思政教育的生動形式;白鹿洞書院內(nèi),當代師范生通過鏡頭與“朱熹”展開跨時空對話,讓傳統(tǒng)智慧以藝術化方式走進思政課堂。
在白鷺洲書院,實踐隊聯(lián)合吉安市博物館開展的“書院文化與當代師范教育”座談會上,“紅領巾講解員”們用童言童語講述書院故事的實踐,讓“書院味”的表達更接地氣。
白鹿洞書院文會堂內(nèi),活字印刷的墨香彌漫——隊員們將《白鹿洞書院揭示》里的治學精神轉化為兒童思政體驗課,孩子們在拓印“博學慎思”四字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領會書院訓誡的內(nèi)涵;豫章書院新址的工地上,“修舊如舊、古今融合”的規(guī)劃理念啟發(fā)隊員們提出“VR研學+實景教學”構想,讓思政課的實踐課堂延伸至千年書院的每一個角落。
白鷺洲書院里,“大手拉小手”的畫面格外溫馨:隊員們協(xié)助“紅領巾講解員”打磨講解詞,將書院里的忠貞氣節(jié)、經(jīng)世致用精神轉化為青少年易懂的故事,讓“書院味”的思政教育在代際傳承中落地生根。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將持續(xù)深化這一特色育人范式,讓書院文脈成為思政課的深厚底蘊,培養(yǎng)出更多兼具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記者 徐光明)
作者:徐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