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10時,左坊鎮政府二樓會議室內書香氤氳、思想涌動。第九小組成員齊聚于此,以“文學與現實的對話:文科生的困境與堅守”為主題開展讀書班。
活動伊始,組員們手持華東師范大學湯擁華教授《像我們這樣想不開的人哪》致辭稿,在組長的解讀中走進文科生的精神世界。“‘想不開’的背后,是文科生對精神價值的執著追求”,解讀中提到的觀點,恰好呼應了當下現實——2025年江西高考文科本科線486分與理科429分的分差、12.4%的人文社科就業簽約率,這些數據讓“高門檻入學、低概率就業”的困境變得觸手可及。
隨后的“觀點交鋒”環節,兩組論題引發激烈討論。有組員結合就業市場現狀提出“理科更易獲得生存安全感”,也有的學員說:“如果沒有文科,誰來記錄時代、滋養心靈?”從“是否該棄文學理”的現實考量,到“文科存在必要性”的價值思辨,大家逐漸明晰:文科并非“無用之學”,而是在物質之外,為社會提供精神支撐與文明傳承的核心力量。
活動接近尾聲時,蒞臨現場的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維東對本次讀書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大家在討論中展現出的思辨能力與人文情懷令人印象深刻,“積極的參與和真誠的發言,本身就是對文科價值的生動詮釋”。
談及文科的意義,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終身學習的路上,文科是不可或缺的養分。從唐宋八大家的文脈傳承,到孔子、孟子的思想延續,優秀文化能跨越千年滋養今人,正是因為有文學這一載體。”他特別結合基層工作強調:“做好農村工作,既要腳踩泥土,也要能說會道。和群眾打交道的‘嘴皮子功夫’,化解矛盾的溝通能力,恰恰是文科素養在現實中的鮮活體現。”
最后,他送給大家三句話作為寄語:“人生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這是面對困境的智慧;竹子定律告訴我們,扎根越深,未來越能向上生長——這是堅守的力量;‘同樣是咸魚,為什么別人可以翻身?因為記得加油’——這是奮進的姿態。”他鼓勵大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既需要理科的硬核力量,也需要文科的精神滋養。年輕人要帶著這份積極上進的勁頭,在文字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踐行價值。”
大家紛紛表示,這場活動不僅解開了心中對“文科價值”的困惑,更找到了在現實中堅守初心的動力。正如大家在討論中達成的共識:文科的價值,或許不在“立竿見影”的功利回報,而在“觀照人心、傳承文明”的長遠意義。
(金溪縣左坊鎮 陳諾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