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寫字樓里加班到深夜時,一群年輕人正在直播間里輕松月入過萬。
最近,“團播”徹底火了!社交平臺上“自從做了團播后,差點忘了以前是干嘛的了”話題下,前銀行職員、前程序員、前教師紛紛曬出轉型故事,仿佛這個時代所有的職業焦慮都能在直播間找到解藥。
數據不會說謊。據媒體報道,2025年,團播以驚人的速度成為直播行業最炙手可熱的賽道,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頭部公會單場PK賽流水破千萬,個別主播一夜收入百萬,這樣的造富神話讓無數人眼紅。有主播認為,團播的本質是顏值經濟,迎合的是追星市場的下沉需求,是快節奏生活下觀眾釋放壓力的出口。
企查查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直播企業注冊量暴漲28.47%。截至7月中旬,256萬家相關企業中超八成是近三年成立的“新玩家”。華東地區每三家互聯網公司里就有一家掛著直播的招牌,這場造富運動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塑就業市場。
但清揚君要問:當頭部公會單場PK賽流水破千萬,當素人主播一夜暴富的神話刷屏,我們是否忽略了這場狂歡的B面?某MCN機構負責人私下透露,能月入過萬的主播不足10%,更多人是拿著底薪在“用愛發電”。那些光鮮的GMV數字背后,是無數陪跑者“透支”的健康和尊嚴。
有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團播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的終極形態。當6個顏值主播同時對你喊“哥哥”,當PK賽的倒計時配合著禮物特效炸屏,沒有幾個打工人能扛住這種多巴胺攻勢。某心理學研究顯示,這類強互動直播的成癮性堪比短視頻,用戶單次停留時長大幅提升。
值得警惕的是泡沫化的苗頭。眼下直播企業數量三年翻番,但能盈利的不足三成。某知名公會創始人坦言:“現在入局就像2015年做O2O,十個項目九個死。”更不用說近期直播電商監管不斷加強。
7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項整治直播電商突出問題部署推進會,對行業亂象再出重拳。會議指出,當前直播電商行業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等突出問題,必須加大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切實保障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此次專項整治意味著監管進入深水區,行業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終結。
清揚君認為,這場團播風暴完美詮釋了數字經濟的兩面性:既創造了外賣小哥轉型年入百萬的逆襲故事,也掩蓋了行業野蠻生長時的混亂無序。當你在直播間為“小姐姐”打call時,不妨想想:你貢獻的流量,究竟是在參與新經濟,還是在為泡沫添磚加瓦?
圖源:抖音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