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6年創刊,《知識就是力量》已走過 70 載。這 70 年里,雜志不斷更新運動員與賽場相關文章,為青少年編織獨特知識網。70年,于歷史長河而言,《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記錄者,見證著各個領域的發展與變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體運動員背后的硬核知識,感受運動員們的熱血拼搏與輝煌成就。
今天是7月16日國際冰壺日,讓我們翻開這本承載著歷史與夢想的雜志,一同走進運動的賽場:看看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如何用熱愛打磨技藝,聊聊那些藏在規則、技巧與裝備里的趣味知識,感受運動世界里千差萬別的精彩。
01
運動員身體素質背后的學問
2013年7月刊由菁菁老師撰寫的《奧運選手長壽的秘訣》,主要講述了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壽命比普通人平均長將近4年。從事耐久性項目的運動員,多年后健在的概率比普通人高。讓青少年樹立科學的健康關奧運選手長壽的關鍵并非榮譽或運動項目本身,而是長期堅持運動、規律作息、合理飲食等良好生活方式,讓讀者認識到“健康的核心在日常習慣”。
2015年6月刊,矯瑋老師撰寫《走出體育鍛煉的誤區》指出青少年運動誤區,不應過早挑戰馬拉松,需循序漸進訓練。反對過早專注單一項目,強調全面發展和分階段訓練。不適合過早進行高強度耐力訓練,應先發展神經和肌肉的聯系,還提及科學鍛煉的重要性。
2008年7月刊,陳文文老師撰寫《墨西哥城奧運會與高原訓練法》,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因高海拔引發爭議,各國提前適應訓練。賽事中短跑、跳躍等項目創多項長期未破的世界紀錄,被稱“高原奇跡”。這讓人們認識到高原對部分項目的助力,推動了高原訓練法和相關基地的發展。
02
賽場科技的“雙重奏”
2009年12月刊,易白老師撰寫《運動賽場是否需要科技》,文章講述現代體育中科技的應用與爭議:科技改良輔助設施受支持,如跑道、起跑器等提升成績;但對作用于身體的科技手段謹慎,如禁高科技泳衣、反興奮劑,因可能違背公平和體育本意,也引發相關爭議。
2022年1月刊黃踐,曹文思,張莉清三位老師共同撰寫了《速度滑冰場上的“物理課”》,《知識就是力量》通過這樣的內容,始終傳遞著“科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的核心理念。它以青少年和大眾為受眾,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易懂的案例,既滿足了人們對知識的好奇心,也潛移默化地培養著科學思維與探索精神。
2012年5月刊,青云老師撰寫了《人造云為夏季賽場降溫》這篇文章,圍繞卡塔爾2022年世界杯,介紹其為解決夏季炎熱問題,研制遙控人造云的相關情況,包括人造云的設計、應對天氣變化的措施、成本與復用價值,以及其在熱帶、溫帶地區及救災等場景的應用潛力 。《知識就是力量》啟發青少年用科學技術應對現實挑戰,培養創新與實踐精神,激發對科學探索和應用的興趣。
70年,《知識就是力量》始終陪伴在青少年身邊,用一篇篇生動有趣的文章,普及運動員素養、賽場物理與科技知識。未來,它也將繼續發揮科普力量,陪伴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科學的海洋里遨游,用知識武裝頭腦,在成長路上綻放光彩 ,讓知識的力量永不落幕!
責任編輯|李雅欣
運營編輯|李雅欣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趙青云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