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巫山,青山如黛,果香滿園。在巫峽兩岸的山坡上,一顆顆飽滿圓潤、色澤翠綠的“國字號”巫山脆李掛滿枝頭,這是當地百姓眼中的“致富果”,更是各級人大代表心中的“牽掛果”。
脆李上市前后,巫山縣各級人大代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化身脆李“推銷員”“代言人”,以實際行動打通脆李外銷渠道,讓巫山脆李走出大山、走向全國,用代表力量托起果農增收致富的“甜蜜希望”。
深入一線 摸清“家底”解難題
“目前上市的早熟李,價格如何?”“咱們村脆李品質好,應該不愁銷路吧?”7月3日,在巫山縣曲尺鄉朝陽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鄧昌君深入脆李園早熟脆李采摘現場,詳細詢問脆李銷售渠道、價格、防雨設施建設等情況。
在權發村脆李“村播”直播間,主播們正熱情洋溢地向全國網友推介著巫山脆李、脆李果酒等特色產品。“鄉村產業發展要打好直播帶貨這張‘牌’,為你們點贊。”鄧昌君鼓勵正在直播的村播。
脆李“村播”直播間。巫山縣人大供圖
為了讓脆李“不愁嫁”,巫山縣各級人大代表積極行動,深入全縣18個脆李主產鄉鎮的田間地頭,與果農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脆李的產量、品質、儲存條件以及銷售中遇到的困難,認真記錄每一個問題。
針對部分果農缺乏科學管護、采摘等問題,縣人大代表、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
在脆李上市前夕,天天“泡”在鄉鎮脆李園開展技術指導;大溪鄉人大組織部分縣、鄉人大代表成立專項工作組,在開峽、大溪、官田等村開展脆李產業發展實地調研,就脆李防災減災、銷售、倉儲、物流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建議,力爭每一顆脆李都以最佳狀態走向市場。
多方聯動 搭建“橋梁”拓市場
“我們懷著滿心熱忱與期待,從‘神女之鄉’重慶巫山來到深圳,共赴這場跨越千里的‘甜蜜之約’。” 7月9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冉賓雁主持2025巫山脆李大灣區(深圳)品牌推介活動,現場簽約訂單達3700余噸。
“巫山脆李,肉質脆嫩、酸甜多汁,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大家快來嘗嘗。” 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一樓大廳果香四溢,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瑞新手持脆李熱情吆喝,引來不少師生爭相購買。僅活動首日,就售出5000余斤巫山脆李。
為了讓巫山脆李“走出去”,自7月5日巫山脆李正式開園上市以來,各級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內外聯動搭建銷售橋梁。縣人大常委會領導分赴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武漢、重慶等地開展脆李營銷推介;官渡、騾坪、三溪、兩坪等脆李主產鄉鎮黨委書記、縣人大代表們紛紛化身推銷員到一線城市銷售脆李,朋友圈也變身為脆李線上賣場;縣人大代表、雙龍鎮洞橋村黨支部書記羅輝作為巫山“村播”聯盟的一員,每天都會利用休息時間化身“主播”直播賣李。“人大代表不僅要為群眾發聲,更要為家鄉的好產品代言,讓更多人知道巫山脆李的好。”羅輝的話道出了代表們的共同心聲。
長效助力 激活“引擎”促長e遠
“目前脆李賣得不錯,多虧了鄉人大幫我們找銷路,還教我們搞電商,現在我自己也學會了在網上賣果,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巫山縣曲尺鄉果農陳大哥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截至目前,巫山縣種植脆李面積已達到30萬畝,品牌價值105.17億元,帶動全縣超6萬戶果農增收致富,形成了“好產品—好口碑—好產業—好效益”的黃金閉環,真正成為富民助企強縣的支柱產業。在代表們的持續助力下,巫山脆李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僅走進了全國多個省市的市場,還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往海外。
為了讓脆李產業持續興旺,巫山縣人大常委會將于7月中旬專題聽取縣人民政府關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其中就包括脆李這一特色產業。“我們要讓巫山脆李不僅‘出山行天下’,更能成為群眾持續增收的‘致富果’,這是人大代表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心愿。”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鄧昌君說。
如今,在巫山的大地上,一顆顆翠綠的脆李承載著果農的希望,也凝聚著人大代表的擔當。從田間地頭到市場展臺,從線下推銷到線上直播,各級人大代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助力增收,讓巫山脆李的甜蜜味道飄向更遠的地方,書寫著“代表助力促增收”的動人篇章。(陳玉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