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涂夢蝶
通訊員 鄭軒
實習生 劉暢然 趙明遠 郭元婷
近日,政協第十三屆湖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舉行。本次會議以“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為主題開展協商議政,武漢市政協建議,著力挖掘拓展、率先探索試驗、持續創新突破、擴大合作開放,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
湖北省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先行者,依托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的落戶優勢,在碳市場建設中取得顯著成效。十年來,湖北碳市場成交額率先突破百億元,規模穩居全國首位,發放首筆備案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初步構建了“電-碳-金融”聯動體系。當前,在“雙碳”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武漢正迎來建設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的重要機遇期。
盡管湖北碳市場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仍面臨諸多發展瓶頸。隨著全國碳市場擴容,區域市場交易規模明顯縮減;碳市場以現貨交易為主,涉碳金融產品大多處于零星試點示范,多層次碳市場建立還有待時日;碳要素集聚與產業基礎相互制約,專業人才短缺;與國際碳市場缺乏互認機制,國際話語權較弱。
對此,武漢市政協建議,以做大綠色金融為抓手,建設全國碳金融中心,與金融機構深化合作,開展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金融結構性存款、碳票據、附加碳收益綠色債券、低碳信用卡、碳資產托管、碳保險等碳金融業務。推廣“武碳江湖”個人碳賬戶平臺,將個人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垃圾分類等碳減排信息與個人碳賬戶平臺對接。豐富產品種類,優化碳金融產品結構,加快碳金融評估、認定等標準制定,強化服務功能,為控排企業、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金融機構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武漢市政協還建議聯合武漢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以碳科技為方向的“沙湖實驗室”,圍繞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碳中和、碳捕集與利用等領域展開研究。在環沙湖區域建設低碳科技館,展示低碳技術和產品,通過科普教育提升公眾對碳減排的認識和參與度。依托中碳登平臺,加強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組織、“一帶一路”國家交流合作,承辦國際性高峰論壇、峰會、國際會展等,提高湖北碳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歐盟、東盟等地區開展碳市場規則互認,推動湖北碳交中心與國際碳市場接軌,主動融入綠色發展國際經濟合作大格局。發揮武漢“雙碳”產業研究院功能,做強“首義論碳”品牌,舉辦“環沙湖雙碳經濟帶產業發展大會”。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